外媒10月30日消息:截至2022年10月28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價格大多下跌。目前正值美國大豆收獲上市高峰期,盡管中國再次出手買入美國大豆,但是密西西比河低水位導致內陸到美灣地區的運輸放慢,制約美豆出口旺季的銷售步伐;阿根廷和巴西的部分農業區降雨有助于大豆播種及初期生長;與此同時,美國大豆壓榨利潤處于歷史高位,提振國內加工需求;阿根廷農戶放慢銷售步伐,大豆壓榨減少導致豆粕和豆油供應緊張。俄羅斯周末宣布退出出口協議,意味著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將面臨不確定性。但是最終大豆價格能否展開上漲行情,還是要看未來幾周的南美天氣。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1月大豆期約報收14.00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0.3%;美灣11月船期的美國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5.7525美元,比一周前下跌0.5%;CBOT的12月豆粕報每短噸425.40美元,比一周前上漲1.8%;12月豆油期貨報每磅71.79美分,比一周前上漲0.4%;泛歐交易所(Euronext)的2023年2月期約報收638.75歐元/噸,比一周前上漲0.3%。洲際交易所(ICE)的1月油菜籽報收864.1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1.9%;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594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下跌0.8%。周五ICE美元指數報收110.606點,比一周前下跌1.23%。
美聯儲加息前景以及政策轉向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人氣謹慎
美聯儲下周三(11月2日)很可能宣布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但是據凱投宏觀的首席商品分析師卡羅琳·貝恩女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已經消化這一加息。但在美聯儲采取行動之前,交易員們都很謹慎。她補充說,盡管如此大幅加息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場價格所消化,但是如果確實如此加息,仍將對商品價格起到抑制作用。市場也將關注美聯儲官員在會后的發言,看看是否透露未來放慢加息的信息。
美國大豆收獲進度超出預期,但是內河水位過低影響出口物流
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周報顯示美國大豆收獲進度超出預期。截至10月23日,美國大豆收獲進度為80%,去年同期71%,五年同期均值67%,分析師平均預期77%。
就在新豆批量上市之際,密西西比河水位仍處于歷史偏低水平,繼續放慢內陸到美灣地區的運輸。新豆運不出去,不僅放慢了美國大豆出口步伐,而且也造成各地的大豆供應堆積如山。Maxar氣象機構稱,下周密西西比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將會出現至少25毫米的降雨,這可能有助于開始改善河流水位,但是仍需要更多的降雨。
本周有報道稱,由于密西西比河低水位繼續阻礙糧食運輸,本周嘉吉公司在肯塔基州希克曼地區和伊利諾伊州凱斯伯格地區的碼頭都在其網站上公布,本周已經停止接收交貨。嘉吉在希克曼的網站稱碼頭倉庫已裝滿玉米和大豆,因為希克曼碼頭因低水位而關閉。在河水水位變化之前,將不會接收玉米和大豆。美國大豆運輸聯盟的執行董事麥克·斯特恩霍克周三表示,內陸水道系統的狀況仍然“非常令人擔憂”。考慮到9月至2月期間的出口通常占到美國大豆出口的80%,因此河流水位過低對大豆行業構成挑戰。美國國家氣象局預計拉尼娜現象將連續第三年出現。目前密蘇里河流域約75%的地區處于某種程度的干旱狀態,并可能持續下去。美國農業部谷物運輸報告顯示,過去一周里駁船運費已經有所下降。截至10月18日當周,在圣路易斯裝船的大豆運輸費用為每噸72.58美元,低于一周前的105.85美元,但仍比上年同期高出130%。
出口銷售步伐受到影響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0月20日的一周,美國2022/23年度(9月至8月)大豆凈銷售量為102.6萬噸,低于一周前的233.6萬噸。其中對中國銷售約111.6萬噸,低于上周的197.6萬噸,和去年同期的108.1萬噸相仿。
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包括已裝船和未裝船銷售量)為3155萬噸,同比增加4.7%,前一周是同比提高5.0%。其中對中國銷售總量約1774.52萬噸,同比增加10.6%,前一周是同比提高11.1%。
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3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為5566萬噸,比2012/22年度低了5.23%。作為對比,2021/22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同比降低4.77%。
中國繼續買入美國大豆,但是持續性存疑
美國私人出口商周五(28日)報告新銷售32.4萬噸大豆,會在下周四報告里得到體現。之前已經連續幾天沒有發布過單日出口銷售報告了。周五報告顯示對中國銷售126,000噸大豆,對西班牙銷售198,000噸,均為正在收獲的2022/23年度大豆。
中國海關數據報道,9月份大豆進口量增至772萬噸,環比增加7.7%,同比增長12%,扭轉了過去幾個月來的下滑勢頭,因為國內豆粕需求回升。9月份實現同比增長,主要是因為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激增。9月份中國進口115萬噸美國大豆,比2021年9月的169,439噸猛增579%。9月份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下滑到558萬噸,低于去年9月份的593.6萬噸。
今年頭9個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為6904萬噸,比去年同期低了6.6%,因為今年大部分時間里的壓榨利潤微薄,進口大豆價格高企,影響到中國買家的采購興趣。但是近來來國內豬肉價格上漲,養殖利潤回升,豆粕需求隨之增長。而之前中國訂購的大豆數量偏低,加上密西西比河的事情導致出口延遲,導致國內油廠的進口大豆庫存緊張,推動豆粕價格升至創紀錄高位,重建大豆庫存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盡管中國買入美國大豆,但是美國分析師對于需求的持續性仍持懷疑態度。值幾個期貨國際的特瑞·瑞利表示,由于密西西比河上的駁船交通受阻,出口銷售不佳的說法似乎沒有什么變化。國際交易商不愿意排隊購買美國大豆,因為這些貨物何時到港存在不確定性。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密西西比河的低水位繼續阻礙運輸,中國可能在美國出口旺季從巴西和阿根廷采購更多的大豆。
阿根廷干旱可能促使農戶將更多玉米耕地轉種大豆
行業專家稱,阿根廷農業主產區周三迎來及時雨,有助于飽受干旱困擾的農田得到緩解。在阿根廷大豆播種即將開始之際,降雨有助于提振產量前景。阿根廷國家氣象局稱,一些地區的降水量高達100毫米,大部分最重要的農田至少出現30毫米的降水。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分析師克里斯蒂安·魯索說,降雨對大部分玉米和小麥作物來得太晚,但是對大豆卻很及時,一些打算種玉米的耕地現在將會改種上大豆。降雨肯定有助于大豆播種工作啟動。不過他警告說,許多地方仍然沒有足夠的雨水。
隨著優惠匯率政策在9月底結束,農戶銷售大豆步伐明顯放慢。阿根廷大豆壓榨降低導致產品供應降低,豆粕和豆油的出口報價高于巴西報價。今年1至9月阿根廷大豆壓榨為3000萬噸,同比減少11%,其中豆粕和豆油產量分別為2133萬噸和457萬噸,同比分別減少12%和30.4%。
巴西雨露不均,最南部干旱少雨
咨詢機構Safras & Mercado公司稱,截至到10月21日,巴西2022/23年度的大豆播種進度為32.4%,去年同期35.8%。雖然播種工作有所延遲,但是仍然領先于五年同期均值25.8%。Safras預計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515億噸,比上年增加20.3%。播種面積將達到創紀錄的4288萬公頃,比去年的4180萬公頃提高2.6%,單產將增至每公頃3550公斤,同比提高17.3%。
隨著拉尼娜天氣連續第三年光顧,市場關注焦點集中在過去兩年一直遭到干旱蹂躪的巴西南部地區。巴西國家氣象機構(INMET)周五稱,今年巴西南部的降雨預計低于正常,特別是南里奧格蘭德,這將導致土壤水分降低,對農作物生長不利。根據INMET的11月份降雨預測,11月份南里奧格拉德一些地區的降雨量可能比正常水平降低75到150毫米(參見下圖1)。從圖中也可以看到,11月份亞馬遜河以南地區的降雨將會高于正常,其中包括馬托皮巴(四個州),馬托格羅索東北部、戈亞斯、聯邦區、米納斯戈雅斯等地區,降雨可能比正常高出多達200毫米。這有利于當地作物生長,如大豆、首季玉米和棉花。
加拿大和歐洲的油菜籽產量預計同比提高
加拿大農業暨農業食品部(AAFC)在10月份供需報告中維持油菜籽供需數據不變。根據衛星圖像顯示,2022/23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910萬噸,比上年增加38.8%,因為單產預計達到2.23噸/公頃,遠高于上年因干旱減產的1.54噸/公頃。出口預計為930萬噸,同比增加77%。國內壓榨預計為1000萬噸,高于上年的860萬噸。油菜籽期末庫存預估不變,仍為50萬噸,但是低于2021/22年度的87.5萬噸,比五年平均水平低213.1萬噸。2022/23年度油菜籽庫存用量比預計為3%,遠低于上年的6%,也低于2020/21年度的8.3%。AAFC預計2022/23年度加拿大油菜籽平均價格為880加元/噸,低于上年創紀錄的1,075加元/噸,不過仍將是歷史次高紀錄,五年平均水平為556美元。
歐盟委員會本周發布的10月份供需預測數據顯示,2022/23年度歐盟油菜籽產量預估調高到1956萬噸,比上月調高了30萬噸,將比上年的1705萬噸增加14.7%,也是五年來的新高。2022/23年度歐盟油菜籽進口量預計為470萬噸,低于上年的557萬噸。
與此同時,2022/23年度歐盟葵花籽的產量預估下調30萬噸,為1003萬噸,低于上年的1035萬噸。葵花籽進口量預計為120萬噸,高于上年的115萬噸。歐盟2022/23年度油籽(包括油菜籽、葵花籽以及大豆)總產量預計為3216萬噸,高于上年的3005萬噸。進口量預計為1900萬噸,低于上年的214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