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熱科院香飲所在菠蘿蜜多糖改善肥胖大鼠腸道菌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明確了菠蘿蜜多糖對肥胖大鼠體重、血脂代謝紊亂和腸道菌群的改善作用,為熱帶作物功能物質挖掘、評價和高附加值產品開發提供理論借鑒。
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截止2025年男性肥胖率將超過全球人口的18%,女性肥胖率將超過21%。天然產物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體消化系統直接消化吸收,但可被腸道微生物菌群酵解產生短鏈脂肪酸,直接或間接的參與體內糖代謝和脂質代謝等生物學過程,影響肥胖的發生和發展。
基于團隊前期研究基礎,建立高脂膳食營養性肥胖大鼠模型,探究了菠蘿蜜多糖對肥胖大鼠的減肥作用和腸道菌群的調控作用。結果顯示,菠蘿蜜多糖可降低肥胖大鼠Lee's指數,抑制肥胖大鼠體重增加,改善血脂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分析結果顯示,菠蘿蜜多糖可調節肥胖大鼠腸道菌群OTU數、物種豐度和多樣性,增加Prevotellaceae_Ga6A1_group、Sphaerochaeta、Alloprevotella等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屬豐度,影響肥胖大鼠的血脂代謝。
相關研究成果以“Polysaccharides from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jackfruit) pulp alleviate obesity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in high fat diet-induced rats”為題發表于《Food Hydrocolloids》。中國熱科院香飲所聯合海南大學培養碩士曾順江和海南大學曹君副教授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熱科院香飲所朱科學副研究員和譚樂和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研究成果依托海南省特色熱帶作物適宜性加工與品質控制重點實驗室,得到加工與工程技術研究室/熱帶木本糧研究中心團隊成員的支持,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No.31901649),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022年科技“揭榜掛帥”項目(No.1630142022009)和“云南省譚樂和專家工作站”資助。
文章鏈接:/file/upload/2023-03-08/oax5vwsz5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