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即將進入備春耕階段。為充分挖掘玉米增產潛力,高標準、高質量搞好玉米備春耕生產,實現全年玉米豐產、增收,結合生產實際,特提出2023年備春耕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01
關注天氣變化,防范異常氣候 據黑龍江省氣象局最新發布的氣象信息預測,全省大部分地市的春季氣溫高于常年,后期有階段性低溫,終霜凍正常略早,初霜凍正常略早,局地偏早。春季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局地有短時澇象和旱象,西南部可能出現局地春旱,東部地區易發生春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適當提早秸稈處理和整地等備耕生產工作。二是要做好防御倒春寒準備,采取適時深松措施,以利放寒增溫,根據實際情況播種時可適當增施磷鉀肥,提早追肥。三是針對秋季初霜凍比常年略早,局地偏早現象,建議選用早熟品種,確保安全成熟。四是針對西南部等易出現春旱地塊,秸稈早清理、早整地,減少水分散失。五是針對東部低洼地區易發生春澇地塊,組織機械頂凌耙雪耢雪,加快積雪融化和表土散墑,為搶農時爭取主動;對土壤濕度大的地塊,組織機車頂漿滅茬,形成播種壟臺,確保在土壤宜耕期內完成整地作業。 02
確保農資儲備,強化農機檢修 各級政府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各項規定,健全完善系統農資保供工作機制,穩定農資保供工作專班,積極構建省、市、縣三級農資應急保供體系。相關部門強化生資產品的采購、調配、銷售,增加貯備,積極組織開展送產品和送技術等下鄉服務活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供應、優化服務,加快農資進店進村入戶,保證終端銷售網點貨源充足,確保春耕旺季不脫銷、不斷檔、不誤農時。 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認真制定開展農機檢修的工作計劃,將農機檢修保養與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操作規范、操作技術培訓等工作緊密結合,扎實推進農機檢修養護工作。確保所有農機具和大馬力機車高質量完成檢修,全部處于待耕待播狀態,以保障春耕備播工作需求。對于秸稈覆蓋還田地塊,需要配套秸稈歸行機、條耕機和免耕播種機等專用農機具,更要及時調試。 03
良種良法配套,全面提升機械化水平 各地因地制宜推廣玉米機械化生產方式,做到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根據各地實際重點推廣精整地技術、少免耕技術、秸稈高效還田技術、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密植高產水肥精準調控技術、化控防倒技術、籽粒直收技術等綜合技術模式。 04
關注土壤墑情,提高整地質量 抓住春季回暖快、土壤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及早備耕、及時整地。對春整地地塊和春旱易發地區,要充分利用土壤返漿水,及早整地,及時鎮壓保墑。對于干旱多風地區,盡量減少對土壤擾動,建議采取平播方式、少耕或免耕方式播種。對土壤過濕地塊,適時機械化雪散墑,明水地塊及時排水,起壟散墑、提高地溫,實行壟作種植。在加快秸稈離田進度的同時,因地制宜采用玉米秸稈覆蓋免耕、覆蓋條帶耕作和碎混還田的秸稈處理方式。對于春整地地塊,提高播前滅茬、深松、旋耕等整地作業質量,要求整后土壤平整、細碎,整體呈上實下虛狀。有條件的地區建議整地前施入有機肥,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和供肥能力。 05
科學布局品種,構建高產群體 各地農業部門要依據省農業農村廳制定的《黑龍江省2023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結合當地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需要制定本轄區內的品種區劃布局,酌情選用早熟、耐低溫、抗粉籽能力強、宜機收的品種。種植戶要依據品種特性、栽培模式、土壤肥力、當地的生態條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 要根據地溫和不同土壤水分狀況適時早播,建議5 cm~10cm耕層地溫穩定通過7℃~8℃,土壤含水量25%~30%時搶墑播種,最好一次完成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提高播種質量。一般第一積溫帶4月22日~5月1日播種,第二、三積溫帶4月25日~5月5日播種,第四積溫帶5月1日~5月10日播種。干旱地區有水澆條件的地塊,可采用噴灌、微噴和淺埋滴灌等配套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提高保苗率和群體整齊度。無水澆條件的地塊可采用適時早播“搶墑”、深播種淺覆土“接墑”、“坐(濾)水種”增墑等抗旱技術播種。土壤濕度大、地溫低的地塊,提早起壟散墑提高地溫,適當淺播或淺覆土,隔天適度鎮壓。秸稈地表覆蓋和不具備條件的要采取原壟免耕播種。出苗后加強苗期管理,提高群體整齊度,促進根系早發和植株健壯生長,為高產打好基礎。 06
科學精準施肥,調節供需矛盾 要根據當地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養分狀況,以及氣候和栽培等因素,進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肥料推薦施用專用緩控釋肥,控氮比30%左右。結合整地增加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蓄水保墑能力。磷鉀肥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公頃總施N、P、K純量控制在225~375 kg,種肥距種子5cm、深8~10 cm,防止燒種、燒苗。磷鉀肥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氮肥30%~40%做底肥或種肥,60%~70%做追肥施入,也可使用等量長效緩釋復合肥,其中3/4做底肥,1/4做種肥。高產攻關田和規模種植的玉米田建議采用水肥一體化。 三江平原地區倡導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酸化嚴重土壤增施堿性肥料。西南部半濕潤區氮肥分次施用,適當減少基肥用量。西部半干旱區,風沙土地區采用氮肥深施和分期追施,做到均衡施肥,可根據需要補充微量元素。 07
健全綠色防控,重視田間管理 玉米病蟲草害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遵循綠色防控原則。首選抗病抗蟲品種,并做好種子處理,杜絕白籽下地。因地制宜及時開展化學除草,選用低毒低殘留的除草劑,大力推廣安全有效的除草劑減施技術。春季土壤墑情好的區域,適于采取以苗前封閉除草為主,苗后莖葉除草為輔的除草模式;春季土壤墑情較差的區域,采取以苗后莖葉除草為主,苗前封閉除草為輔的除草模式。 苗期要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監測預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種植密度較大,有倒伏風險的區域、地塊,可采用化控技術防止玉米大面積倒伏發生。 來源:省玉米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科技農業專班
關注天氣變化,防范異常氣候 據黑龍江省氣象局最新發布的氣象信息預測,全省大部分地市的春季氣溫高于常年,后期有階段性低溫,終霜凍正常略早,初霜凍正常略早,局地偏早。春季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局地有短時澇象和旱象,西南部可能出現局地春旱,東部地區易發生春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適當提早秸稈處理和整地等備耕生產工作。二是要做好防御倒春寒準備,采取適時深松措施,以利放寒增溫,根據實際情況播種時可適當增施磷鉀肥,提早追肥。三是針對秋季初霜凍比常年略早,局地偏早現象,建議選用早熟品種,確保安全成熟。四是針對西南部等易出現春旱地塊,秸稈早清理、早整地,減少水分散失。五是針對東部低洼地區易發生春澇地塊,組織機械頂凌耙雪耢雪,加快積雪融化和表土散墑,為搶農時爭取主動;對土壤濕度大的地塊,組織機車頂漿滅茬,形成播種壟臺,確保在土壤宜耕期內完成整地作業。 02
確保農資儲備,強化農機檢修 各級政府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各項規定,健全完善系統農資保供工作機制,穩定農資保供工作專班,積極構建省、市、縣三級農資應急保供體系。相關部門強化生資產品的采購、調配、銷售,增加貯備,積極組織開展送產品和送技術等下鄉服務活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供應、優化服務,加快農資進店進村入戶,保證終端銷售網點貨源充足,確保春耕旺季不脫銷、不斷檔、不誤農時。 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認真制定開展農機檢修的工作計劃,將農機檢修保養與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操作規范、操作技術培訓等工作緊密結合,扎實推進農機檢修養護工作。確保所有農機具和大馬力機車高質量完成檢修,全部處于待耕待播狀態,以保障春耕備播工作需求。對于秸稈覆蓋還田地塊,需要配套秸稈歸行機、條耕機和免耕播種機等專用農機具,更要及時調試。 03
良種良法配套,全面提升機械化水平 各地因地制宜推廣玉米機械化生產方式,做到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根據各地實際重點推廣精整地技術、少免耕技術、秸稈高效還田技術、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密植高產水肥精準調控技術、化控防倒技術、籽粒直收技術等綜合技術模式。 04
關注土壤墑情,提高整地質量 抓住春季回暖快、土壤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及早備耕、及時整地。對春整地地塊和春旱易發地區,要充分利用土壤返漿水,及早整地,及時鎮壓保墑。對于干旱多風地區,盡量減少對土壤擾動,建議采取平播方式、少耕或免耕方式播種。對土壤過濕地塊,適時機械化雪散墑,明水地塊及時排水,起壟散墑、提高地溫,實行壟作種植。在加快秸稈離田進度的同時,因地制宜采用玉米秸稈覆蓋免耕、覆蓋條帶耕作和碎混還田的秸稈處理方式。對于春整地地塊,提高播前滅茬、深松、旋耕等整地作業質量,要求整后土壤平整、細碎,整體呈上實下虛狀。有條件的地區建議整地前施入有機肥,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和供肥能力。 05
科學布局品種,構建高產群體 各地農業部門要依據省農業農村廳制定的《黑龍江省2023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結合當地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需要制定本轄區內的品種區劃布局,酌情選用早熟、耐低溫、抗粉籽能力強、宜機收的品種。種植戶要依據品種特性、栽培模式、土壤肥力、當地的生態條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 要根據地溫和不同土壤水分狀況適時早播,建議5 cm~10cm耕層地溫穩定通過7℃~8℃,土壤含水量25%~30%時搶墑播種,最好一次完成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提高播種質量。一般第一積溫帶4月22日~5月1日播種,第二、三積溫帶4月25日~5月5日播種,第四積溫帶5月1日~5月10日播種。干旱地區有水澆條件的地塊,可采用噴灌、微噴和淺埋滴灌等配套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提高保苗率和群體整齊度。無水澆條件的地塊可采用適時早播“搶墑”、深播種淺覆土“接墑”、“坐(濾)水種”增墑等抗旱技術播種。土壤濕度大、地溫低的地塊,提早起壟散墑提高地溫,適當淺播或淺覆土,隔天適度鎮壓。秸稈地表覆蓋和不具備條件的要采取原壟免耕播種。出苗后加強苗期管理,提高群體整齊度,促進根系早發和植株健壯生長,為高產打好基礎。 06
科學精準施肥,調節供需矛盾 要根據當地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養分狀況,以及氣候和栽培等因素,進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肥料推薦施用專用緩控釋肥,控氮比30%左右。結合整地增加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蓄水保墑能力。磷鉀肥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公頃總施N、P、K純量控制在225~375 kg,種肥距種子5cm、深8~10 cm,防止燒種、燒苗。磷鉀肥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氮肥30%~40%做底肥或種肥,60%~70%做追肥施入,也可使用等量長效緩釋復合肥,其中3/4做底肥,1/4做種肥。高產攻關田和規模種植的玉米田建議采用水肥一體化。 三江平原地區倡導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酸化嚴重土壤增施堿性肥料。西南部半濕潤區氮肥分次施用,適當減少基肥用量。西部半干旱區,風沙土地區采用氮肥深施和分期追施,做到均衡施肥,可根據需要補充微量元素。 07
健全綠色防控,重視田間管理 玉米病蟲草害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遵循綠色防控原則。首選抗病抗蟲品種,并做好種子處理,杜絕白籽下地。因地制宜及時開展化學除草,選用低毒低殘留的除草劑,大力推廣安全有效的除草劑減施技術。春季土壤墑情好的區域,適于采取以苗前封閉除草為主,苗后莖葉除草為輔的除草模式;春季土壤墑情較差的區域,采取以苗后莖葉除草為主,苗前封閉除草為輔的除草模式。 苗期要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監測預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種植密度較大,有倒伏風險的區域、地塊,可采用化控技術防止玉米大面積倒伏發生。 來源:省玉米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科技農業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