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漢中院士帶領科研人員揭示雜種優勢利用的核心在于“聚”而不是“雜”,為促進雜種優勢的進一步利用提供新的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植物生物技術(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科研人員介紹,雜種優勢是雜交子代在生活力、適應性、抗性和產量等方面優于親本的一種普遍生物學現象,利用這一現象培育雜交品種成為提高農業動植物生產力的重要途徑。雜種優勢利用的潛在理論基礎是來自雙親的等位基因雜合后會有更優勢的表現,但研究發現雜交品種的基因雜合程度與其雜種優勢水平的相關性普遍偏低。
該團隊以一個油菜雜交組合的產量性狀為例開展了多年系統研究,發現一個基因雜合后的表現大多不超過高值親本,但優異等位基因分別來自不同親本的多個基因雜合后的表現因互補和累加效應可以超過高值親本,并且多個產量構成性狀的雜種優勢連乘效應可以產生產量的強優勢。
上述結果表明,為獲得最優的雜交組合,最重要的原則不是增加親本間的遺傳距離,而是盡可能多的聚合優勢基因,無論其是雜合還是純合狀態。這一結論突破了認識誤區,為選育強優勢雜交種指明了方向。
該團隊已畢業博士生葉姜和梁華兵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導師王漢中院士和師家勤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湖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生趙雪楊完成了部分補充實驗。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重大任務等項目的資助。(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