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生產全程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指南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杭州)
青花菜又名西蘭花、綠菜花等,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原產于意大利,我國自改革開放后在上海、昆明等地引種成功以來,由于其廣泛的適應性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成為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之一。青花菜的營養齊全且含量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及鈣、鉀等礦物質,營養居甘藍類蔬菜之首,是天然抗癌化合物蘿卜硫素的極佳食物來源。在青花菜的生產栽培過程中常會遭受白粉病、病毒病、猝倒病、黑斑病、灰霉病、霜霉病等多種病害,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此外,青花菜生長的基質、土壤中存在潛在的重金屬污染風險。因此,為提高青花菜質量安全水平,需針對基地建設、品種選擇、基質消毒、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包裝標識、貯藏、運輸等環節制定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指南,為青花菜的全程質量控制做好技術支撐。
一、基地建設
生產基地應選擇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生產前對基地的歷史使用情況以及化學農藥、重金屬等殘留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基地灌溉用水水質應符合GB 5084中的要求,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應符合GB 15618的要求,空氣質量應符合GB 3095的要求。
二、品種選擇
應根據基地環境、氣候條件等選擇合適的青花菜品種,宜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性強、適應性廣、貯運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青花菜品種。選用無病蟲的健壯種苗,或籽粒飽滿、完整無損傷的種子,種子質量應符合GB 16715.4的要求,植物檢疫合格。
三、育苗基質消毒
育苗基質配制可選用無病菌菜園土和腐熟有機肥按2:1容積配制,或選用60%的草炭、20%的蛭石、20%的珍珠巖按體積比均勻混配,同步進行預濕與消毒。添加水量200 L/m?~240 L/m?進行預濕,在預濕的水中加入專用土壤消毒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g/m?,均勻拌入育苗基質中消毒。商品基質在預濕后可直接育苗,基質應符合NY/T 2118 的規定。
四、肥水管理
(一)肥料管理 宜在青花菜定植成活后、花球形成期、花球采收后等關鍵期施用適量肥料,宜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使用。有機肥應充分腐熟或經過無害化處理,殺滅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卵、雜草種子等,消除異味。 (二)水位管理 應根據青花菜的栽培方式、氣候條件等,適時排灌,防治旱澇。宜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及水肥耦合的灌溉方式。播種期、幼苗期、定植期、蓮座期需要良好的水分供應,結球期、采收期需要適當控水。 五、病蟲害防治
(一)基本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協調運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二)農業防治 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推薦實行水旱輪作。培育無病蟲害壯苗,播種前種子和苗床應進行消毒處理。定植前10d~15d應清理田間,去除雜草,土壤翻耕,深溝高畦。測土平衡施肥,施用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及時做好中耕除草,肥水科學管理。
(三)物理防治 可采用防蟲網隔離育苗,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趨光性強的害蟲宜采用燈光誘殺,蚜蟲、潛葉蠅、煙粉虱等色彩趨性害蟲可采用色板誘殺,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宜采用糖醋液誘殺,對發生較輕、為害中心明顯的害蟲,宜采用人工捕殺。采用地膜覆蓋、機械或人工方法去除雜草。 (四)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和利用害蟲自然天敵,防治害蟲。使用植物源農藥、生物源農藥等防治青花菜病蟲害。 (五)化學防治 針對不同時期的防治對象,選擇適宜的農藥種類,適期用藥。科學輪換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農藥品種,宜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優先選用青花菜上已登記的農藥品種,未登記農藥應報地省級農業部門備案后使用,主要病蟲害用藥建議可參考GB/Z 26586。施藥人員應嚴格按照農藥標簽注明的防治對象、使用濃度、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等要求進行使用。農藥劑型宜選用水劑、水乳劑、微乳劑和水分散粒劑等環境友好型劑型。
六、采收 采收工具及采收容器應干凈整潔,定期進行清洗、維護。采收人員采收時應穿著干凈工作服并配戴手套,防止污染青花菜,減少花球損傷。據消費需求,適時采收,保證質量。花球充分膨大、表面圓整、邊緣尚未散開時,采收為宜。 采收時確保施用的農藥已過安全間隔期。根據質量安全控制要求可自行或者委托檢測機構對青花菜質量安全進行抽樣檢測,經檢測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青花菜產品,應當及時采取管控措施,不應銷售。 七、包裝標識 (一)包裝 應有專用包裝場所,內外環境應整潔、衛生,根據需要設置消毒、防塵、防蟲、防鼠等設施和溫濕度調節裝置。防止在包裝和標識過程中對青花菜造成二次污染,避免機械損傷。青花菜直接接觸的塑料薄膜袋、塑料箱及塑料筐等塑料類包裝材料應符合GB 4806.7的規定,紙質材料應符合GB 4806.8的規定,金屬制品應符合GB 4806.9的規定。 (二)標識 應當附加承諾達標合格證等標識后方可銷售。標識內容應包含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等內容。 八、貯藏 青花菜采收后宜先預冷,冷庫貯存溫度宜為0℃~5℃。貯藏庫應實行專人管理,定期對庫內溫濕度等重要參數進行測定。定期抽查,如發現微生物侵染的青花菜,需及時從庫內清除。 九、運輸 運輸工具應清潔、無異味、無污染;不與易串味物品以及可能帶來污染的貨物混裝運輸;應配備必要的保鮮、冷藏等設施;運輸中應防雨、防暴曬、防污染。
(一)肥料管理 宜在青花菜定植成活后、花球形成期、花球采收后等關鍵期施用適量肥料,宜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使用。有機肥應充分腐熟或經過無害化處理,殺滅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卵、雜草種子等,消除異味。 (二)水位管理 應根據青花菜的栽培方式、氣候條件等,適時排灌,防治旱澇。宜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及水肥耦合的灌溉方式。播種期、幼苗期、定植期、蓮座期需要良好的水分供應,結球期、采收期需要適當控水。 五、病蟲害防治
(一)基本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協調運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二)農業防治 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推薦實行水旱輪作。培育無病蟲害壯苗,播種前種子和苗床應進行消毒處理。定植前10d~15d應清理田間,去除雜草,土壤翻耕,深溝高畦。測土平衡施肥,施用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及時做好中耕除草,肥水科學管理。
(三)物理防治 可采用防蟲網隔離育苗,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趨光性強的害蟲宜采用燈光誘殺,蚜蟲、潛葉蠅、煙粉虱等色彩趨性害蟲可采用色板誘殺,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宜采用糖醋液誘殺,對發生較輕、為害中心明顯的害蟲,宜采用人工捕殺。采用地膜覆蓋、機械或人工方法去除雜草。 (四)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和利用害蟲自然天敵,防治害蟲。使用植物源農藥、生物源農藥等防治青花菜病蟲害。 (五)化學防治 針對不同時期的防治對象,選擇適宜的農藥種類,適期用藥。科學輪換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農藥品種,宜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優先選用青花菜上已登記的農藥品種,未登記農藥應報地省級農業部門備案后使用,主要病蟲害用藥建議可參考GB/Z 26586。施藥人員應嚴格按照農藥標簽注明的防治對象、使用濃度、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等要求進行使用。農藥劑型宜選用水劑、水乳劑、微乳劑和水分散粒劑等環境友好型劑型。
六、采收 采收工具及采收容器應干凈整潔,定期進行清洗、維護。采收人員采收時應穿著干凈工作服并配戴手套,防止污染青花菜,減少花球損傷。據消費需求,適時采收,保證質量。花球充分膨大、表面圓整、邊緣尚未散開時,采收為宜。 采收時確保施用的農藥已過安全間隔期。根據質量安全控制要求可自行或者委托檢測機構對青花菜質量安全進行抽樣檢測,經檢測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青花菜產品,應當及時采取管控措施,不應銷售。 七、包裝標識 (一)包裝 應有專用包裝場所,內外環境應整潔、衛生,根據需要設置消毒、防塵、防蟲、防鼠等設施和溫濕度調節裝置。防止在包裝和標識過程中對青花菜造成二次污染,避免機械損傷。青花菜直接接觸的塑料薄膜袋、塑料箱及塑料筐等塑料類包裝材料應符合GB 4806.7的規定,紙質材料應符合GB 4806.8的規定,金屬制品應符合GB 4806.9的規定。 (二)標識 應當附加承諾達標合格證等標識后方可銷售。標識內容應包含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等內容。 八、貯藏 青花菜采收后宜先預冷,冷庫貯存溫度宜為0℃~5℃。貯藏庫應實行專人管理,定期對庫內溫濕度等重要參數進行測定。定期抽查,如發現微生物侵染的青花菜,需及時從庫內清除。 九、運輸 運輸工具應清潔、無異味、無污染;不與易串味物品以及可能帶來污染的貨物混裝運輸;應配備必要的保鮮、冷藏等設施;運輸中應防雨、防暴曬、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