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團隊揭示了蜂花粉和蜂王漿脂質在預防小鼠結腸炎方面的差異機制,為進一步篩選更有效的預防結腸炎的飲食干預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相關成果在《國際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在線發表。
據該團隊前期研究表明,蜂花粉和蜂王漿對結腸炎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功效,但其中所含的功能成分及功效機制尚不清楚,限制了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微生物-代謝組學綜合策略,闡明了蜂花粉脂質和蜂王漿脂質改善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的小鼠結腸炎的作用機制。脂質組學結果顯示,蜂花粉脂質中神經酰胺、溶血磷脂酰膽堿、磷脂酰膽堿和磷脂酰乙醇胺水平顯著高于蜂王漿脂質;蜂王漿脂質中鞘磷脂水平顯著高于蜂花粉脂質。蜂花粉和蜂王漿脂質可通過降低疾病活動指數、減少組織病理損傷、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編碼基因的表達、改善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調節宿主代謝幾種機制減輕小鼠結腸炎。基于研究數據顯示,二者均在預防結腸炎方面表現出較大的潛力,并且蜂花粉脂質的活性更強于蜂王漿脂質。本研究為進一步篩選更有效預防結腸炎的飲食干預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相關蜂產品及其他富含活性脂類的功能食品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
/file/upload/2023-07-04/edwodp1xe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