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農業農村局:
當前,山東省夏玉米已進入灌漿期,是玉米增粒重、促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關鍵時期,對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至關重要。為指導各地切實加強玉米后期生產管理,落實各項關鍵技術措施,我廳制定了《全省夏玉米后期生產管理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生產實際,認真參照執行。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3年8月25日
全省夏玉米后期生產管理技術意見
當前,我省夏玉米已進入灌漿期,是玉米增粒重、促增產的關鍵時期。為指導各地科學開展玉米后期田間管理,促進全省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特制定本技術意見。
一、合理肥水管理,確保養分供應
今年,我省玉米播種基礎好、質量高,種植密度普遍增加,7月份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部分地塊土壤養分淋失,容易出現脫肥問題。脫肥或未施用種肥的地塊,應每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鉀15~18公斤;高產攻關和單產提升項目地塊應適當加大施肥量;有水肥一體化條件地塊的可借水追肥;有條件的也可在灌漿期利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滿足灌漿期的養分需求,延緩葉片衰老、促進光合產物積累和運轉,增加粒重。
二、抓好病蟲防控,實現“蟲口奪糧”
當前,玉米南方銹病已在我省部分地區點片發生,要特別關注南方銹病,強化監測預警,抓緊組織實施“一噴多促”,切實防控南方銹病發生為害。7月份以來降水偏多,葉斑病、蝸牛等喜濕性病蟲害有偏重發生的可能,草地貪夜蛾、三代黏蟲和玉米穗蟲也應重點關注,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結合實施“一噴多促”,抓好病蟲害統防統治。防治玉米南方銹病、葉斑病等病害,可噴施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環唑、丙環·嘧菌酯等藥劑;防治草地貪夜蛾、三代黏蟲、玉米穗蟲等蟲害,可噴施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維鹽等藥劑;防治蝸牛可用四聚乙醛。應鼓勵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
三、科學防災減災,實現“龍口奪糧”
玉米生長后期是氣象災害的多發期。各地應提前做好防災減災和災后恢復生產預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充分做好防災減災各項準備工作。
(一)高溫和寡照。各地應積極發動種糧農戶(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在高溫發生前進行適當澆水,特別是玉米種植密度較高地塊和有水肥一體化條件的地塊要落實好該措施,增加田間濕度,降低冠層溫度。玉米灌漿期,容易發生陰雨寡照天氣,影響光合作用,應適時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玉米光合能力,增加有機物質運轉,努力提高玉米單產。
(二)漬澇。近年來,我省氣候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玉米生長后期出現農田漬澇的風險較大。應提前疏通田間溝渠,確保排水通暢。如出現農田積水,抓緊組織排澇,土壤飽和形成漬澇的地塊要及時開挖瀝水溝,盡量在2天內排除積水,降低植株漬害程度。漬澇解除后應及時進行中耕松土,加快土壤水分散失;補充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玉米恢復生長,降低對產量的影響。
(三)大風。強降水經常伴隨強風,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如發生倒伏,應根據倒伏時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灌漿期出現穗上部莖折的,應及時割除莖折部分,改善玉米田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灌漿強度;出現穗下部莖折較重的,可及早收獲作為青貯飼料使用,并及時改種其他速生作物。倒伏地塊玉米植株郁蔽,溫度濕度都會增加,容易發生病蟲害,應及時噴施相應殺菌劑和殺蟲劑,加強病蟲防治。
(四)干旱。據氣象部門預測,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少1~2成,部分前期降水偏少地塊可能出現干旱,影響玉米籽粒灌漿。有關地區應提早做好抗旱準備,在土壤墑情較差時發動農戶挖掘各類水源及時澆水。澆水不宜過多,避免玉米貪青晚熟和影響籽粒脫水。有水肥一體化條件的地塊可借水追肥,保障玉米充分灌漿,提高粒重、增加單產。
四、適期減損收獲,實現豐收到倉
適期收獲可以確保充足的灌漿時間,增加干物質積累和運轉,充分發揮品種的高產潛力。要做好玉米適期收獲的培訓和宣傳,延長玉米灌漿時間,盡可能提高籽粒成熟度,通過提高粒重來增加產量。建議一般地塊在10月初收獲,高產地塊在10月15日前后收獲。有條件的地塊,可在籽粒含水量降至26%以下時進行機械籽粒直收。同時,應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理念,采用高性能收獲機,指導農機手規范作業,降低收獲、運輸、倉儲等環節產量損失。如玉米收獲期有持續降雨,應在降水前抓緊搶收,并組織有裝配烘干設備的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烘干服務,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實現豐收到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