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所果樹病蟲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果樹病理學科在《Plant Disease》(IF=4.5,JCR一區top,中科院二區)在線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fungicide screening of fungal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walnut anthracnose in Shaanxi and Liaoning provinces, China”的研究論文(https://apsjournals.apsnet.org/doi/epdf/10.1094/PDIS-05-23-0967-RE)。
核桃炭疽病發生嚴重,近幾年呈爆發性發展,是目前核桃生產中的災難性病害。化學防治核桃炭疽病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目前未見防治該病害的化學藥劑登記,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未登記藥劑現象嚴重;(2)炭疽病的致病菌種類多,不同種對藥劑的敏感性存在差異。因此,加快推進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防治農藥的研究、登記,推薦藥劑的科學合理使用技術,保障核桃產品質量安全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本研究對的核桃炭疽菌種進行了病原菌鑒定,并通過室內毒力和離體果實接種相結合的方法測定了病原菌對新型殺菌劑的敏感性,通過多位點系統發育分析、形態學分析和致病性分析,證實陜西和遼寧兩省病原菌為松針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測定了13種藥劑對核桃炭疽病菌菌絲生長和分生孢子萌發的抑制作用,在活體接種試驗中,5種藥劑對核桃炭疽病具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篩選出可以有效控制核桃炭疽病的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藥劑,結果可為核桃炭疽病的科學防治提供理論指導。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為論文第一產權單位,果樹病蟲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范昆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王清海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基金和山東省小作物核桃聯合試驗的聯合資助。(撰寫:范昆 核稿:沈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