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產業一直爭議不斷。
最近,讓人痛心的是36歲歌手傅松因口腔癌不幸去世,他曾在社交平臺上稱其口腔癌系檳榔所致,呼吁大家“珍惜生命,遠離檳榔”。浙江義烏甚至“一刀切”要求商家下架檳榔制品,“禁售檳榔”再次登上微博熱搜。
有消息稱,全國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商家下架在售檳榔及檳榔制品,給近千億產值的檳榔產業帶來重大沖擊。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8年,中國檳榔產業產值從558億元上漲至781億元,且呈現繼續上漲趨勢。目前,中國已躍升為世界檳榔第二大生產國,而其產量的95%以上均來自海南。海南省萬寧市是中國最大的檳榔主產地,素有“海南檳榔半萬寧”之稱。
為了提振產業從業者信心,加快恢復經濟發展,全球食品飲料論壇組委會日前決定增設檳榔產業分論壇,邀請業內專家學者齊聚海南博鰲“論劍”,為檳榔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透露,檳榔作為中國四大南藥之首,具有降氣、行水、截瘧、利消化等藥用功能,含有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類礦物質,檳榔的果、種子、皮、花均可入藥,檳榔的藥用價值開發仍有很大空間。
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地區將檳榔果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9月21日,海南省檳榔協會發布《近年海南檳榔產業發展情況通告》,認為在檳榔深加工方面,“中國檳榔”“海南檳榔”與“湖南檳榔”是3個不同的概念,有人對檳榔“談虎變色”,實質是對3個概念的等同與混淆。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加強檳榔行業全產業鏈的監管。相關部門應加強檳榔產業相關產品的研發,加大藥食同源的研究投入,開發出更多檳榔藥用的延伸產品。進一步推動初加工環保烘干設備的全面落地,加強對深加工標準化流程的監管,提升檳榔制品的健康價值。
早在1996年9月,福建省廈門市人民政府頒布了《廈門市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規定》。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單時,將檳榔果列入一級致癌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取消了“食用檳榔”的類別,檳榔不再作為食品管理,也不再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檳榔作為食品的生產許可和監管,自此缺乏依據。“檳榔制品”不再屬于“食品”。
檳榔產業到底該如何發展?讓我們10月14日至16日在博鰲親身見證專家學者歡聚一堂,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關于大會: 全球食品飲料論壇(中國博鰲)
關于大會: 全球食品飲料論壇(中國博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