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核紅是桃特有的現象,其性狀表現為在果實發育的后期,靠近果核處果肉花青苷積累變紅,這種性狀不利于罐裝桃產業的發展。然而,近核紅性狀是如何產生的尚不清楚。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果樹分子育種學科組發現了近核紅性狀形成的重要基因PpHY5,并闡明其導致果肉變紅的分子機理。相關研究成果以PpHY5 is involved in anthocyanin coloration in the peach flesh surrounding the stone為題,發表在The Plant Journal上。
研究采用比較轉錄組方法挖掘調控桃近核紅性狀形成的重要基因PpHY5,通過酵母雙雜交篩庫得到其關鍵的協同因子PpBBX10。PpHY5在PpBBX10的協同下促進桃果實PpMYB10.1基因的轉錄激活。然而,靠近果核處果肉始終處于黑暗條件下。前人研究表明E3泛素連接酶COP1在黑暗環境中通過與花青苷正調節因子HY5以及MYB10等靶蛋白互作,抑制花青苷的積累。基于PpCOP1與PpHY5和PpMYB10.1的相互作用未導致靠近果核處果肉花青苷積累受阻以及PpHY5和PpMYB10.1基因表達在近核紅形成過程中反而上調這一事實,暗示上游可能存在未知的調節因子既參與對PpCOP1功能的調節,又參與對PpHY5基因的轉錄調控(圖1)。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湖北洪山實驗室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