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機械 » 正文

華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發現首個亞洲稻花粉自私遺傳基因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0-13 09:08:27    來源:云推B2B網    瀏覽次數:928    評論:0
導讀

該研究首次報道一個在亞非稻雜種中控制亞洲稻配子殺死非洲稻配子的亞洲稻自私遺傳座位S58,該研究拓寬了對亞非稻種間雜種不育的認識,為深入研究其分子機理奠定了基礎。

  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簡稱亞非稻)種間雜交表現出很強的雜種優勢,具有提高糧食產量的潛力。然而,種間雜種不育限制了其強優勢的利用。目前,克隆的亞非稻雜種不育基因少,種間遠緣優勢利用難。   3月27日,華南農業大學謝勇堯/陳樂天課題組在國際著名遺傳學雜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大類分區1區,影響因子5.574)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and fine-mapping of a new Asian rice selfish genetic locus S58 in Asian–African rice hybrids”(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3-04348-4)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道一個在亞非稻雜種中控制亞洲稻配子殺死非洲稻配子的亞洲稻自私遺傳座位S58,該研究拓寬了對亞非稻種間雜種不育的認識,為深入研究其分子機理奠定了基礎。   雜交親和性分析表明,S58大片段缺失型等位基因為自然中性等位基因S58-n,能克服S58座位介導的種間雜種不育。該研究還開發了相應的分子標記,為快速鑒定攜帶S58-n的品種,提高了培育S58廣親和品種的育種效率。   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馮耀明、湯金濤、劉銳英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謝勇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雙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等資助。陳樂天教授和劉耀光院士對該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
 
關鍵詞: 基因,食品安全
(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32682.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