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產品加工與功能評價團隊發現了兩種類型中國蜂膠的植物來源并評價了其抗氧化活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Foods)》期刊上。
蜂膠因具有廣泛的生物和藥理活性而持續受到關注。蜂膠的化學成分復雜,蜜蜂在不同氣侯條件下采集不同植物的樹脂,因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理來源的蜂膠化學組成各不相同,進而導致蜂膠生物活性存在較大差異性。在中國,普遍認為中國蜂膠是楊樹型蜂膠,在之前的研究中,團隊已經發現一種類型的楊樹型蜂膠的植物來源為加拿大楊(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本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另外兩種類型的楊樹型蜂膠的植物來源,其成分分別以5種(5-甲氧基短葉松素、短葉松素、松屬素、短葉松素-3-乙酸酯、柯因)和4種(短葉松素、松屬素、短葉松素-3-乙酸酯、柯因)主要的黃酮類化合物為顯著特征,植物來源分別為歐美楊(Populus×euramericana cv. 'Neva' )和小黑楊(Populus Simonii × P. nigra)。研究發現,這兩種類型的楊樹型蜂膠富含更高比例的黃酮類化合物以及更低的酚酸及其脂類化合物。抗氧化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類楊樹型蜂膠的乙醇提取物具有相較于大多數食品更優異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為低過敏性和高抗氧化能力蜂膠營養保健品的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
/file/upload/2023-06-13/en51xszwa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