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產品所肉類加工創新團隊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IF=14.026)在線發表題為“Personal glucose meters coupled with sign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non-glucose targets: Recent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food safety hazards analysis”的綜述文章。該文章系統報道了血糖儀結合信號放大技術定量檢測非葡萄糖靶標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挑戰。
血糖儀憑借購買成本低、測試量小、操作簡單和定量結果可靠的優勢,已成為數百萬糖尿病患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當下醫療診斷領域最成功的即時檢測設備之一。當前研究者們發現通過血糖儀與納米材料負載多酶標記、核酸擴增、DNA酶催化、響應性納米材料包封及其他信號放大技術結合,可有效應對食品基質效應、危害物痕量、檢測時間長和資源匱乏等快檢問題。血糖儀在食品安全危害分析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
本文系統報道了基于血糖儀傳感策略的基本檢測原理,包括目標識別、信號轉導和信號輸出。根據其結合不同信號放大技術對其進行了分類并討論了血糖儀在食品安全領域中的未來前景和潛在機遇與挑戰,為食品安全領域的現場快速檢測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農產品加工與營養研究所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肉類加工團隊碩士研究生賀鋒為論文第一作者,杜鵬飛博士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現代農業(肉羊)產業體系建設專項、山東省羊產業技術體系和山東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等項目資助。(撰寫:杜鵬飛 核稿:劉麗娜)
文章亮點:
1. 血糖儀是檢測食品危害物的有效工具
2. 描述了基于血糖儀生物傳感策略的原理
3. 討論了血糖儀在生物傳感應用中的優缺點
4. 展望了血糖儀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未來挑戰和前景
文章鏈接:/file/upload/2023-07-06/4pwsfnh5h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