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活性肽與飼料創新團隊在系統分析乳鐵蛋白制備體系和深入討論細菌、酵母、絲狀真菌、細胞和動物乳腺反應器等表達系統特點的基礎上,創新性提出基于市場細分原則設計新型乳鐵蛋白,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的解決方案,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在國際乳業頂刊對乳鐵蛋白深加工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方向提出建設性指導建議。相關成果以刊首文章形式發表在《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乳業科學雜志)》第一專欄《PERSPECTIVE(透視)》。
乳鐵蛋白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組織的多功能糖蛋白,也是一種重要的乳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及免疫調節等多達19種生物學功能,被同行專家譽為奶粉奶業芯片。在2009年第九屆國際乳鐵蛋白會議后,被列為鮮奶關鍵質量指標,并進入食品、飼料原料成分法定官方目錄,制定有食品原料國家標準。然而,乳鐵蛋白產能嚴重受限,市場嚴重供不應求,產業不穩定性加劇,目前除了從牛乳清中分離,尚無可行的乳鐵蛋白規模化制備方案。該團隊對目前乳鐵蛋白制備技術進行系統梳理和分類,提出依據配方奶粉、乳飲品、食品和飼料等不同用途設計新型乳鐵蛋白分子并選擇相應制備體系的解決方案,為突破全球范圍內乳鐵蛋白產能瓶頸、促進產品細分優化、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強化奶業高質量發展內在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SFC 31872393)、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CAASASTIP-2013-FRI-02)及其重大科研任務(CAAS-ZDRW202111)資助。
原文鏈接: /file/upload/2023-10-30/jfnweyl0e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