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反芻動物營養與飼料團隊,發現在荷斯坦泌乳奶牛日糧中添加益生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天然植物提取物(博落回)可以顯著降低泌乳奶牛的瘤胃甲烷排放,同時改善能量和氮代謝,從而提升奶牛的生產性能,實現增產增效與低碳減排的協同提升效果,在奶牛溫室氣體排放調控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進展,為減少奶牛的甲烷排放提出了新的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領域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Microbiome)》上。
畜牧業碳排放是我國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奶牛瘤胃甲烷排放占全球家畜排放量的30%,控制奶牛的甲烷排放量,對于降低畜牧業碳排放,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畜牧業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表明,在荷斯坦高產泌乳奶牛日糧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在生產性能上可以顯著增加產奶量與飼料利用率;瘤胃發酵試驗表明,枯草芽孢桿菌的添加改變了瘤胃發酵模式,可顯著降低瘤胃乙酸和丁酸含量,增加丙酸的含量,導致乙酸與丙酸的比例降低,從而降低了瘤胃內產甲烷菌的作用底物氫氣的產量,達到降低瘤胃甲烷排放的目標。泌乳奶牛日糧中添加博落回可以降低瘤胃內七個古菌屬的相對豐度,顯著影響產甲烷菌的豐度和活性,實現瘤胃甲烷排放量的顯著下降。另外,基于宏基因組學的細菌和古菌共生網絡分析結果,揭示了奶牛日糧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和博落回對瘤胃內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模式,明確了兩種綠色添加劑在實現奶牛生產性能提升和降低甲烷排放之間的協同機制。該研究通過采用先進的瘤胃甲烷排放監測系統、宏基因組學分析技術等系統闡明了以泌乳奶牛為代表的反芻動物瘤胃甲烷生成機制,并提出了增產增效與低碳減排的協同減排的新路徑。
該研究得到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186/s40168-023-01654-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