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官網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工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權,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0月29日10時50分在大連逝世,享年90歲。
袁權1934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5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1960年于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現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后留所工作,歷任室主任、副所長、所長,學位委員會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袁權長期從事化工分離和化學反應工程研究,其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委尖端成果獎等國家、中國科學院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近20項。曾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1年獲何梁何利獎。
據介紹,袁權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為解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重水技術需求,開始從事精密精餾和重水分離研究,研制成功高效多管精餾塔,實現了由液氨生產重水的新方法和水蒸餾重水提濃工藝。70年代主持完成航天燃料電池系統研制并發展了相應的理論。70年代后期,致力于化學反應工程學研究,與合作者系統研究和擴展了活性非均勻分布催化劑理論,開發成功10余個化工新過程。80年代后,在研究多孔介質中相際傳質的基礎上,發展出先進的脫硫過程。
袁權是我國膜科學創始人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率先在國內開展膜反應和膜反應器理論研究,闡明了膜性能與復雜反應選擇性的關系,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90年代以來,積極推動和組織實施了燃料電池和燃料電池電動車的研制。進入21世紀后,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微反應技術的研究工作,系統揭示了微尺度通道中的流動、混合和傳遞特征,帶動了我國微化工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介紹稱,袁權也是一位卓越的科技管理者。他1986年擔任所級領導,并于1990年至1994年擔任研究所所長。在他的帶領下,研究所聚焦國民經濟發展中急需的綜合性重大問題,科學謀劃研究所中長期發展規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基礎研究,狠抓國家重大攻關項目,為世界一流研究所建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