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0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舉行的產業鏈融合發展推進會上,中國化學與多個地方政府、國家重點高校、國內外相關企業等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和項目合約,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積蓄更強大的潛能。
據了解,本次推進會共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和項目合約19項,總投資超1500億元,其中國內簽訂金額約590億元,海外簽訂金額為916億元。根據協議和合約,各方將深化合作伙伴關系,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1500億項目集中簽約
在會議簽約環節,中國化學及所屬企業分別與岳陽市、襄陽市、宜昌市等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訂高性能單原子材料聯合研發項目,并舉行高性能單原子材料應用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與國家能源集團、上海華誼集團、新疆新業集團、萬華化學、延長石油、銅陵化工、裕龍石化等央國企簽訂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議和項目合約;與俄氣開采公司、OSAM能源有限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等國際合作伙伴簽訂協議、補充協議和項目合約等。
本次簽約項目涵蓋能源化工、智慧化工園區、科技研發、高端新材料、工程項目建設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中國化學戰略布局、發展方向、資源優勢和產業重點。
其中,與俄氣開采公司簽訂的協議為增補協議,在目前實施的波羅的海“千億大單”原有合同額120億歐元的基礎上,增加合同額達到207億歐元(含稅),實現了中國化學海外經營方式從做項目向做市場的重大轉變。與上海華誼、新疆新業等簽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將助力中國化學特色化工實業漸成體系,加快培育實業發展新動能。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建立的高性能單原子材料應用聯合實驗室,未來將為中國化學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提供充足的資源儲備。
中國化學表示,將以此次集中簽約為契機,不斷拓展與各方合作空間和合作領域,加快打造工業工程領域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高端化學品和先進材料供應商(“兩商”),促進實現“補鏈、強鏈、延鏈”,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與各方一道共同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2023年,中國化學迎來70歲誕辰。歷史的鏡頭拉回到70年前,1953年,黨和國家作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決策,中國化學各工程公司和建設公司應運而生,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70年來,中國化學秉承‘化工報國、化工強國’的光榮使命,堅定不移服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勇當國家化學工業體系建設的奠基者、落實改革開放政策的先行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和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為解決全國人民‘吃飯穿衣’問題、構建獨立完整化學工業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化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表示。
展望未來,戴和根表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化學必須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一以貫之的主題主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研發、投資、建造、運營一體化的世界一流企業。
他表示,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持續當好深化改革的排頭兵,認真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建立真正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全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爭創一流的強大引擎,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聚內外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現代產業鏈鏈長,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必須把精細化管理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作為構建“不能腐”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中國化學軟實力的靚麗名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全面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創造水平,持續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必須把互利共贏作為融合發展的核心理念,繼續與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強化戰略協同、推動規劃對接、豐富合作內涵,在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等領域同題共答、同向發力,構建更加開放更富活力的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堅持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讓廣大員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成果。
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堅持黨對國有企業全面領導這個重大政治原則,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