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4月10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22年度貴州省級地方標準“揭榜掛帥”項目榜單,向全社會征集揭榜方。其中,食品領域有20項榜單。
揭榜單位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的專業領域與有關榜單需求相關;省外揭榜單位必須有省內項目合作單位;具備保障揭榜項目必要的研究和應用基礎,經費和人才保障,推動實施和宣貫能力;具備良好的社會信用,近3年無不良信用記錄或重大違法行為。
有意向的揭榜單位應結合發榜項目具體需求及自身能力,于2023年4月30日前提交《貴州省地方標準項目申報書》、標準草案、以及其它技術儲備材料等立項申報材料。電子版請通過“貴州省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file/upload/2023-04-12/kiejyr2p0v4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省紅托竹蓀菌種真實性鑒定,包括母種(一級種)、原種(二級種)和栽培種(三級種)。
2
鎘低累積水稻品種篩選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
水稻是我省主要的糧食作物,其常年產量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一半。確保稻米的質量安全是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貫徹落實國家食品安全“兩個確保”要求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與其它作物如玉米、小麥和大豆相比,水稻具有更強的鎘積累特性,受我省地質條件影響,我省水稻存在一定的鎘超標風險,鎘污染是我省稻米主要質量安全風險因子之一。水稻鎘污染控制決定了我省乃至全國的稻米安全,針對我省稻田鎘污染現狀和特點建立水稻鎘污染控制相關的技術規程是有效保障稻米安全的重要舉措,對深入貫徹實施我省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本標準規定了該技術的適用范圍、術語和定義、生產環境條件、品種選擇、栽培技術、田間管理及收獲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主要稻作區鎘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水稻品種選擇、栽培和管理。
3
水稻缽苗育秧機移栽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山地農業機械研究所
但各地區農田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導致各地區缽苗機械化種植結構和種植技術發展不平衡、不規范、不統一,甚至有的地方只能靠經驗,缺少比較系統的技術指導規范,嚴重制約了我省缽苗機械化種植的發展,雖然部分省有這方面的技術指導規范可以借鑒,但是貴州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區,是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海拔落差大,氣候多樣,省外的技術規范缺失本土適宜性,更需要本土化的比較系統的技術規范作為指導,補齊貴州水稻機械化種植短板,推進貴州水稻全程機械化高質量發展。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省水稻機械化生產的稻區;農田基礎實施較好,有便于農機具運輸機耕道和適宜機械化操作的田塊。
本標準規定了貴州水稻缽苗育秧準備、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獲技術操作規程。
5
春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大學
玉米是我省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增產潛力較大,實現玉米高產高效生產對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外生產實踐表明,選用耐密品種,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是提高玉米產量和效益的有效措施。本項目針對貴州春玉米生產以稀植大穗品種為主、栽培管理粗放,導致密植高產品種及相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缺乏,山地春玉米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益低等問題,開展貴州山地玉米密植高產宜機收品種篩選及其高效生產技術研究,優化集成貴州山地春玉米密植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并進行示范推廣。旨在加速貴州玉米育種思路和目標的改變,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高產高效協同,生產生態兼顧,促進本區域玉米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本標準規定了貴州春玉米密植高產高效栽培中術語和定義、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主要作業環節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山地宜機區域春玉米凈作機械化生產。
6
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規程 第1部分總則
制定
農業
貴州省山地農業機械研究所
全省油菜種植方式已由以往傳統人工直播、撒播,人工移栽為主,逐漸轉向以機械直播、機械移栽為主;收獲方式由傳統人工割倒、人工脫粒為主,逐漸轉向由機械割曬、機械脫粒、撿拾脫粒和聯合收割機收獲為主。加之目前我省油菜種植面臨的問題是種植季節短,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效率低,近年來隨著農用物質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致使單位面積的投入不斷增加,比較效益下降,農民增收困難,影響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也制約我省油菜產業的發展。隨著油菜種植面積加大,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速度的加快,貴州全省生產上目前缺乏一個有權威性的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指導,影響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全省油菜生產上急需制定有關地方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油菜機械化生產使用機具的術語與定義、機具選擇、操作人員、作業安全要求、機具的維護保養。
本標準適用于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的稻油輪作區或油菜旱作區。
7
裂褶菌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畢節市農投菌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雖是食用菌生產的第一大國,然而作為核心的工藝和菌種,長期受制于國外。目前,國內能實現工廠化栽培的品種僅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鹿茸菇等為數不多的10余種,且大部分技術及菌種均來自國外。裂褶菌工廠化的穩定實施,增補了省內乃至國內能實現工廠化的為數不多的食用菌品種,裂褶菌的工廠化生產栽培技術標準制定,有利于裂褶菌的質量、產量穩定統一。
本標準適用于裂褶菌工廠化生產流程中涉及到的生產技術環節。
本標準規定了裂褶菌工廠化生產的場地及廠區、生產季節、菌種、工藝流程及管理要求、包裝、儲存、運輸,生產記錄與留樣,病蟲害防治等。
9
茶葉質量安全與風險監控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大學
貴州是全國茶樹栽培面積第一大省,茶產業已成為具有貴州特色的綠色產業和帶動貴州農民增收、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徑。當前,貴州花園病蟲害發生為害重,防治技術不配套,化學防治仍是主要防治措施,大量施用農藥,造成茶葉農藥殘留污染,這些問題已嚴重制約了貴州茶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制定茶葉質量安全與風險監控技術規程,將技術規程推廣應用,監控茶葉在生產、加工、包裝、貯藏存、運輸等環節的質量安全與風險,改變茶葉的生產習慣,可為茶葉的安全優質生產提供技術保障,這對確保茶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意義重大。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省茶葉生產過程的質量安全與風險的監控與管理。
主要的技術內容:本標準規定了術語和定義、質量安全與風險監控的技術、質量安全與風險監控的管理要求等。
10
鱘魚養殖評估規則
制定
農業
貴州省水產研究所
目前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冷水資源,積極發展冷水魚健康養殖,重點在江口、鎮寧、普定、綏陽、松桃、印江、惠水、荔波等縣打造一批年產量500噸以上的鱘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而國內關于鱘魚的標準,只有《鱘魚人工繁殖技術規范》《鱘魚種質鑒定規范》《鱘魚流水養殖技術規范》等,尚未出臺關于高品質養殖鱘魚的標準,因此,確定高品質養殖鱘魚評估技術要點,制定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可操作化的省級技術標準《鱘魚養殖評估規范》,既可科學評價規模化標準化的鱘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又可大幅度提高生態光漁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本標準規定了高品質養殖鱘魚的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識、包裝、運輸、貯存。適用于高品質養殖鱘魚的評定。
11
澳洲堅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貴州省自 1993 年開始引入澳洲堅果進行科學試驗,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澳洲堅果在南北盤江、紅水河、赤水河等低熱河谷區域適應性好,在年均溫年均氣溫 16.5℃以上,無霜期 350 天以上,降雨量 800mm 的地區,適宜發展的面積達 130 萬畝,目前貴州澳洲堅果種植面積 2.5 萬畝。由于受制于栽培中對光、熱、水、風等自然資源的選擇性及投資周期長、見效慢(定植后 3 年初果,8 年盛果),其產品供不應求。我國從 1980 年前后開始商業化種植澳洲堅果,但貴州由于受地形及經濟發展限制,直到 2013 年才開始商業化發展種植堅果。每當 10 月份澳洲堅果果實銷售季節,市場經常會出現一些亂象問題。由于果園種植管理、品種搭配的不同造成澳洲堅果產品品質質量參差不齊,澳洲堅果產品收購常常出現品質差價高傷害了收購商積極性,品質好價低傷害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貴州澳洲堅果產業的發展。通過制定貴州地方標準《澳洲堅果質量技術要求》確保我省澳洲堅果各類產品的優質、安全,為我省澳洲堅果產業的持續健康高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適用范圍:貴州省澳洲堅果青皮果、帶殼果、果仁的生產流通。主要技術內容:術語和定義、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12
貴州芒果栽培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貴州省在 1989 年引種試驗,到 2021 年貴州主要分布在望謨、興義、關嶺、鎮寧、貞豐、冊亨、羅甸等縣(市),面積大約 21.0 萬畝。但是貴州芒果產業技術體系尚未形成,適植品種、種苗培育、品種搭配、肥水管理、樹體管理、保花保果、采收、儲運與保鮮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未規范,果農學習栽培管理技術存在困難。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芒果在貴州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農戶自己育苗、購苗種植積極性很高,造成多數農戶種植的芒果苗木品種雜亂、水肥管理不到位、修剪方法不匹配,造成實生樹果園、低產園,未充分發揮芒果經濟、生態效益優勢。針對貴州芒果產業存在的問題,本標準規定了貴州芒果栽培技術規程內容,是在我省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和引用其他相關技術標準提出的,對導和規范全省芒果產業非常有必要。
本標準僅適用于貴州芒果產業。
本標準規定了貴州芒果適種范圍、規范化適用文件、術語和定義、 園地條件、種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九個環節的技術內容。
13
飼用型薏苡栽培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薏苡在貴州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是全國薏苡主產區,產量和面積占全國 70%以上,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薏苡的用途拓展到除食用和藥用外的飼用用途,在養殖業方面發揮作用。經過一系列的比較試驗,轉變薏苡作為牧草利用;同時,調整生產上以種植薏苡收獲籽粒的思路,在營養成分積累最佳的時期,將整株植株和灌漿籽粒全部采收加工飼料,用于發展養殖業,對豐富牧草品種,解決農民增收,促進薏苡產業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飼用型薏苡栽培技術規程標準規定了飼用型薏苡的種植環境要求、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刈割利用、種子繁育及采收貯藏等技術要求,其編制主要參考、應用了 DB52/T 1068—2015《貴州薏苡栽培技術規程》
14
菜豆象防控技術規范
制定
農業
貴州省植保植檢站
蕓豆是我省重要特色雜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業。近年來菜豆象疫情發生為害,制約了該項產業的發展。菜豆象是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和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菜豆類作物,危害率可達74%,豆粒重量損失率達64%,嚴重影響蕓豆的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
近年來,該蟲在國內發生危害,發生區域涉及到3省、45縣,對我省菜豆產業發展造成重大威脅。農民群眾采用農藥熏蒸處置疫情,相關部門主要采取焚燒、粉碎、沸水煮等方式,處置被菜豆象為害的蕓豆,效果非常不理想。生產上迫切需要能有效預防、防控疫情的技術措施,急需科學、簡便、安全的技術標準指導疫情防控工作。通過組織編制《菜豆象防控技術規范》,將對指導菜豆象疫情防控,保護蕓豆產業安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該項技術適用于農民群眾在田間地頭、在家里預防處置菜豆象疫情,也適用于蕓豆經銷企業在加工、收儲蕓豆中預防處置菜豆象疫情。
檢疫措施。加強檢疫管理,封鎖銷毀疫情。田間防治。儲藏期防治。
15
辣椒井窖移栽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辣椒研究所
貴州受喀斯特山地地貌的影響,難以通過大面積農業機械化使用來降低生產成本,隨著辣椒井窖移栽技術研究不斷深入和推廣應用,這一輕簡化栽培的方式在栽培存活率高、病蟲害少、又豐產豐收的效果十分明顯。
目前,農村留守人口主要是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人,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已經凸顯,通過井窖移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能減少用工量5-7個,節約勞動力投入成本 500-840元,降低了勞動強度,緩解誰來種地難題,既達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又達到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的目標。同時對提高貴州辣椒產量質量和辣椒產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對突破貴州辣椒生產短板和瓶頸的起到關鍵作用。
項目實施的范圍:貴州山地辣椒省工、節本栽培,春提早辣椒移栽,水肥條件充足、壤土、移栽期溫度相對較低栽培環境,灌溉條件好的栽培環境。
主要技術內容框架:適應辣椒井窖移栽的壯苗培育技術,井窖式移栽壯苗要求,不同生態區、海拔高度、土壤條件下井窖栽培移栽時期,井窖移栽方法。
17
果園生草技術規程 第1部分 蘋果園
制定
農業
貴州省草業研究所
近年來,貴州水果產業蓬勃發展,種植面積從 2015 年的全國第 18 位躍居到 2021 年的全國第 7 位,火龍果面積、產量均位全國前列,“威寧蘋果”等多次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貴州省 2022 年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 2022 年全省果園面積穩定在 1000 萬畝,產量 630 萬噸,產值 360 億元,在貴州針對不同果園制定生草栽培技術,不僅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改善果園小氣候,還有利于果樹生長,推廣果園生草栽培技術,實現果樹高產、優質環保的栽培方式,推動果樹種植技術進步,進而提高果樹產量與經濟效益,助力全省水果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本標準規定貴州果園(蘋果園)生草的術語和定義、草種選擇、播種技術、草地管理、草的利用。
18
陽荷種植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畢節市七星關區農業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現階段我國陽荷產業發展較弱,隨著陽荷產業的轉型升級,市場對陽荷需求量較大。目前,貴州范圍內都沒有陽荷種植技術規程,陽荷種植沒有統一的種植技術規范,該項目實施后,將使陽荷種植技術處于一個較統一的可控條件下,產品質量將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有效規避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保證品質。同時項目實施將輻射帶動陽荷產業的發展,并實現其規模化種植,陽荷行業著力推進轉型升級,依靠技術創新、管理提升和產品升級,全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陽荷產業產品結構逐步由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轉移。因此,發展特色陽荷產業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本次項目的建設對于陽荷行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帶動當地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標準規定適用于貴州省相似生態氣候區城陽荷的生產,規定了陽荷從產地環境、選地、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分級包裝等內容,以期生產出來的陽荷能達到相關要求。
19
中華蜜蜂良種高效擴繁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
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從業者對貴州本土蜂種的保護與利用意識,加快中蜂人工育王、人工分蜂等技術的傳播,提高養殖戶、企業、合作社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促進蜂產業高質量發展。
項目實施范圍為貴州省及相似生態條件區域內人工活框飼養的中蜂蜂場,技術內容框架為前言、引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蜂場建設、良種蜂群的選擇、擴繁條件、人工育王、人工分蜂、蜂群繁殖管理。
20
平壩灰鵝疫病防控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
平壩灰鵝,是貴州本土優良品種,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以肉質風味佳而聞名。但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保種選育和疫病防治技術,導致品種退化,存欄數量少,市場占有率低。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與推廣,以解決當前平壩灰鵝乃至貴州省規模化鵝場防病意識不強、不知如何防病、鵝患病以后不知如何處理的現實問題。
本標準適用于平壩灰鵝疫病防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實地調研鵝場生物安全管理、免疫程序、免疫保護率、疫病發生情況等。抓好種蛋、育雛、雛鵝、成鵝每一養殖階段的病害防治,改善飼養管理,建立養殖檔案,健全疫病防控體系。
21
米粉專用稻黔優35高產栽培技術規范
制定
農業
貴州省水稻研究所
黔優35為遲熟秈型三系雜交稻,在常規高產栽培條件下產量可達600kg以上,直鏈淀粉含量20%以上,為生產米粉的絕佳水稻品種。近年來,隨著貴州省水稻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加工能力和加工工藝都得到較大提升。目前,貴州優質稻米加工企業151個,年加工能力2064萬噸,具備較為強大的加工能力。而在貴州,米粉因自身美味及其烹飪便捷性,已成為人們早餐、快餐中不可替代的食物之一,故具有較大市場前景。因此,開展米粉專用稻黔優35高產栽培技術規范研究,一方面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滿足市場需求,助推黔貨出山,另一方面可帶動企業及種植農戶增收,推動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本文件規定了米粉專用稻黔優35種植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米粉專用稻黔優35高產栽培種植生產。
22
空心李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為中國空心李之鄉,空心李在沿河的栽培已有上百年,目前全縣空心李種植面積近 9.28 萬畝, 投產果園近 5 萬畝,產業從業人員達 6 萬人以上,已成為沿河自治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之一。隨著面積的增長以及種植技術不規范,且大部分果農對于病蟲害不能準確識別,對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認識不足,未能把握防控關鍵時期,盲目選擇化學農藥進行防控,導致空心李園日漸郁閉,病蟲害發生嚴重、藥效不斷下降、商品果率低等問題。因此,針對空心李主要病蟲害發生逐年加重,導致產量、商品果率低等問題,根據空心李園病蟲害發生特點,規范空心李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對提高空心產量、商品果率,減少環境污染,保證果品安全,提高經濟效益,推動沿河空心李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本標準提供了空心李主要病蟲害及其綠色防控技術。
主要框架:防控原則,主要病蟲害種類,綠色防控技術。
24
肉牛肉品質量分級及安全控制技術規程
制定
農業
貴州黃牛產業集團關嶺自治縣有限責任公司
由于各地區的飼養條件不同,育肥方法千差萬別,造就了我國牛種繁多、雜交體系不穩定、個體大小參差不齊、肉用性狀差異顯著等特點,導致牛肉分割分級的技術實施困難。2016 年以來, 關嶺縣立足本地牛品種資源優勢,將牛產業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實施關嶺牛振興計劃,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牛肉尤其是優質牛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對其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開展牛肉(胴體)分割、分級、安全控制技術的研究,實施統一的牛肉分割分級標準有助于提高牛肉產品的品質,促進肉質提高及分割肉的增值,增加高檔牛肉產品的產量從而滿足人們及社會的需求,推動我省畜肉產業健康、持續、穩定、快速發展。
該技術可在貴州大方、凱里市、威寧、鳳岡縣、松桃縣、思南縣、黃平縣等多個肉牛養殖區進行示范推廣,該技術通過標準化分級,專業化安全檢測全面提高貴州牛肉品質,建立西南地區本地牛分級示范基地。
(來源:貴州省市場監管局)
具體的揭榜條件、揭榜流程、有關要求、咨詢方式詳見原文:http://amr.guizhou.gov.cn/xwzx/tzgg/202304/t20230410_78977400.html
貴州省地方標準項目申報書.docx
地方標準草案格式參考.docx
2022年度貴州省級地方標準“揭榜掛帥”項目榜單.xlsx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本標準規定了該技術的適用范圍、術語和定義、生產環境條件、品種選擇、栽培技術、田間管理及收獲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主要稻作區鎘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水稻品種選擇、栽培和管理。
本標準規定了貴州水稻缽苗育秧準備、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獲技術操作規程。
本標準適用于貴州山地宜機區域春玉米凈作機械化生產。
本標準適用于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的稻油輪作區或油菜旱作區。
本標準規定了裂褶菌工廠化生產的場地及廠區、生產季節、菌種、工藝流程及管理要求、包裝、儲存、運輸,生產記錄與留樣,病蟲害防治等。
主要的技術內容:本標準規定了術語和定義、質量安全與風險監控的技術、質量安全與風險監控的管理要求等。
本標準規定了貴州芒果適種范圍、規范化適用文件、術語和定義、 園地條件、種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九個環節的技術內容。
近年來,該蟲在國內發生危害,發生區域涉及到3省、45縣,對我省菜豆產業發展造成重大威脅。農民群眾采用農藥熏蒸處置疫情,相關部門主要采取焚燒、粉碎、沸水煮等方式,處置被菜豆象為害的蕓豆,效果非常不理想。生產上迫切需要能有效預防、防控疫情的技術措施,急需科學、簡便、安全的技術標準指導疫情防控工作。通過組織編制《菜豆象防控技術規范》,將對指導菜豆象疫情防控,保護蕓豆產業安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檢疫措施。加強檢疫管理,封鎖銷毀疫情。田間防治。儲藏期防治。
目前,農村留守人口主要是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人,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已經凸顯,通過井窖移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能減少用工量5-7個,節約勞動力投入成本 500-840元,降低了勞動強度,緩解誰來種地難題,既達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又達到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的目標。同時對提高貴州辣椒產量質量和辣椒產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對突破貴州辣椒生產短板和瓶頸的起到關鍵作用。
主要技術內容框架:適應辣椒井窖移栽的壯苗培育技術,井窖式移栽壯苗要求,不同生態區、海拔高度、土壤條件下井窖栽培移栽時期,井窖移栽方法。
主要技術內容:實地調研鵝場生物安全管理、免疫程序、免疫保護率、疫病發生情況等。抓好種蛋、育雛、雛鵝、成鵝每一養殖階段的病害防治,改善飼養管理,建立養殖檔案,健全疫病防控體系。
本文件適用于米粉專用稻黔優35高產栽培種植生產。
主要框架:防控原則,主要病蟲害種類,綠色防控技術。
貴州省地方標準項目申報書.docx
地方標準草案格式參考.docx
2022年度貴州省級地方標準“揭榜掛帥”項目榜單.xlsx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