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專家組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據氣象預測,2023年6—8月黃淮海地區雨季開始時間較往年偏早,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局部可能發生澇情,將會對秸稈還田和秸稈離田利用產生一定影響。為做好2023年“三夏”時節黃淮海地區的小麥秸稈科學還田和還田地塊的科學管理,做好耕地保育,確保下茬作物穩產豐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小麥秸稈機械化粉碎作業 夏收時溫度適宜,及時粉碎還田有利于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利用及營養元素的釋放,為后茬作物提供及時有效的養分。還田作業前要注意田塊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對病蟲害較嚴重地塊的秸稈進行收集離田,通過秸稈腐熟等方式作無害化處置,避免因秸稈本身攜帶病菌、蟲卵等導致的下茬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加大。 ?。ㄒ唬┻x擇合理作業機具。為節約成本、不誤農時,建議選用全喂入式縱軸流小麥聯合收割機,加裝后置式秸稈粉碎拋撒還田裝置。作業前,認真檢查秸稈粉碎還田機的作業狀態,及時更換潤滑油、磨損嚴重的錘爪或甩刀等部件。作業時,在低留茬收割小麥的同時將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整個作業地表并形成覆蓋。 ?。ǘ┐_保切碎拋勻。合理調節切割裝置,刀片間距調整為8—9 cm,秸稈粉碎長度≤10 cm、成撕裂狀,粉碎長度合格率≥95 %,漏切率≤1.5 %,平均留茬高度≤10 cm。加裝均勻拋撒裝置板,控制秸稈拋撒的力度、方向和范圍,提高拋撒均勻度,拋撒不均勻率≤20 %,要求拋撒覆蓋整個收獲作業幅寬,寬度達1—2.5 m。 二、后茬作物種植 ?。ㄒ唬┬←?mdash;玉米輪作地塊。采取直接免耕或旋耕后播種玉米。一是免耕播種。為防止玉米倒伏,小麥秸稈還田后一般采用免耕直播進行下茬玉米播種。小麥秸稈還田后,墑情合適可立即直播,墑情不足應先播種后灌溉。二是旋耕播種。在正常土壤墑情條件下,秸稈還田后選用65馬力以上拖拉機匹配相應幅寬的框架式或高變速箱旋耕機進行旋耕作業,作業深度為10—15 cm。旋耕作業通常進行兩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兩遍作業應縱橫向交叉進行。根據田塊的具體形狀確定作業路線,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轉彎次數。旋耕前撒施復合肥,旋耕后整實再播種鎮壓,避免懸空跑墑造成吊苗死苗,越早播種越好,墑情不足也可先播種后灌溉。也可選擇苗帶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在麥茬地聯合作業。 (二)小麥—水稻輪作地塊。旋耕、平整后進行水稻插秧,整地過程中要防止表面秸稈局部集中影響插秧和產生漂秧。小麥秸稈粉碎后,采用撒肥機施用基肥。一是旱耕水整。在正常土壤墑情條件下,使用65馬力以上拖拉機配置相應幅寬的旋耕機或反旋滅茬旋耕機進行旱耕深旋作業,作業深度為12—15 cm;也可選用犁旋一體復式機作業,犁耕深度16—20 cm,在秸稈旋埋作業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稈,待淺水泡田1—3天后,進行起漿平整作業,沉實1—3天后種植水稻。二是水耕水整。先上淺水泡田1—3天后,上水深度以3—5 cm為宜,使用65馬力以上拖拉機配置水田埋茬耕整機進行水整秸稈還田作業,作業深度≥12 cm,待平整沉實1—3天后種植水稻。小麥秸稈還田作業時,水層要求田面高處見墩,低處有水,作業不起浪為準。 三、后茬作物田間管理 ?。ㄒ唬溣褫喿魈飰K。一是科學施肥。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推薦28-6-9(N-P2O5-K2O)或相近配方。推薦智能配肥、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等科學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氮磷鉀與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比,適當調減氮肥用量。為防止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與玉米爭氮的現象,根據秸稈還田前期耗氮、后期釋氮的特點,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適當氮肥前移,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同時,可在大喇叭口期進行追肥,追肥方式為穴施或溝施,追肥一般施用尿素5—10 kg/畝。二是科學灌溉。重點關注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的土壤墑情,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灌排,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在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同時,促進秸稈腐解。 (二)稻麥輪作田塊。一是科學施肥。為防止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與水稻爭氮的現象,根據秸稈還田前期耗氮、后期釋氮的特點,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適當氮肥前移,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噬钍贩?ldquo;以水帶氮”。應在旋耕、整地施基肥時,增施尿素5—8 kg/畝;在孕穗期,因秸稈腐解進程釋放出養分,應適當減少氮肥和鉀肥施用。有條件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底肥和蘗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二是科學灌溉。等水中泥汁沉淀、耕層活土沉實后,淺水插秧。灌水深度,建議人工栽插7—10 cm深,機插秧3 cm左右。水稻苗期,采取淺水勤灌、間歇露田的灌溉方式;之后結合施分蘗肥建立2—3 cm淺水層,拔節后淺水層間歇灌溉;開花結實期采用淺濕灌溉。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據氣象預測,2023年6—8月黃淮海地區雨季開始時間較往年偏早,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局部可能發生澇情,將會對秸稈還田和秸稈離田利用產生一定影響。為做好2023年“三夏”時節黃淮海地區的小麥秸稈科學還田和還田地塊的科學管理,做好耕地保育,確保下茬作物穩產豐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小麥秸稈機械化粉碎作業 夏收時溫度適宜,及時粉碎還田有利于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利用及營養元素的釋放,為后茬作物提供及時有效的養分。還田作業前要注意田塊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對病蟲害較嚴重地塊的秸稈進行收集離田,通過秸稈腐熟等方式作無害化處置,避免因秸稈本身攜帶病菌、蟲卵等導致的下茬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加大。 ?。ㄒ唬┻x擇合理作業機具。為節約成本、不誤農時,建議選用全喂入式縱軸流小麥聯合收割機,加裝后置式秸稈粉碎拋撒還田裝置。作業前,認真檢查秸稈粉碎還田機的作業狀態,及時更換潤滑油、磨損嚴重的錘爪或甩刀等部件。作業時,在低留茬收割小麥的同時將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整個作業地表并形成覆蓋。 ?。ǘ┐_保切碎拋勻。合理調節切割裝置,刀片間距調整為8—9 cm,秸稈粉碎長度≤10 cm、成撕裂狀,粉碎長度合格率≥95 %,漏切率≤1.5 %,平均留茬高度≤10 cm。加裝均勻拋撒裝置板,控制秸稈拋撒的力度、方向和范圍,提高拋撒均勻度,拋撒不均勻率≤20 %,要求拋撒覆蓋整個收獲作業幅寬,寬度達1—2.5 m。 二、后茬作物種植 ?。ㄒ唬┬←?mdash;玉米輪作地塊。采取直接免耕或旋耕后播種玉米。一是免耕播種。為防止玉米倒伏,小麥秸稈還田后一般采用免耕直播進行下茬玉米播種。小麥秸稈還田后,墑情合適可立即直播,墑情不足應先播種后灌溉。二是旋耕播種。在正常土壤墑情條件下,秸稈還田后選用65馬力以上拖拉機匹配相應幅寬的框架式或高變速箱旋耕機進行旋耕作業,作業深度為10—15 cm。旋耕作業通常進行兩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兩遍作業應縱橫向交叉進行。根據田塊的具體形狀確定作業路線,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轉彎次數。旋耕前撒施復合肥,旋耕后整實再播種鎮壓,避免懸空跑墑造成吊苗死苗,越早播種越好,墑情不足也可先播種后灌溉。也可選擇苗帶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在麥茬地聯合作業。 (二)小麥—水稻輪作地塊。旋耕、平整后進行水稻插秧,整地過程中要防止表面秸稈局部集中影響插秧和產生漂秧。小麥秸稈粉碎后,采用撒肥機施用基肥。一是旱耕水整。在正常土壤墑情條件下,使用65馬力以上拖拉機配置相應幅寬的旋耕機或反旋滅茬旋耕機進行旱耕深旋作業,作業深度為12—15 cm;也可選用犁旋一體復式機作業,犁耕深度16—20 cm,在秸稈旋埋作業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稈,待淺水泡田1—3天后,進行起漿平整作業,沉實1—3天后種植水稻。二是水耕水整。先上淺水泡田1—3天后,上水深度以3—5 cm為宜,使用65馬力以上拖拉機配置水田埋茬耕整機進行水整秸稈還田作業,作業深度≥12 cm,待平整沉實1—3天后種植水稻。小麥秸稈還田作業時,水層要求田面高處見墩,低處有水,作業不起浪為準。 三、后茬作物田間管理 ?。ㄒ唬溣褫喿魈飰K。一是科學施肥。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推薦28-6-9(N-P2O5-K2O)或相近配方。推薦智能配肥、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等科學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氮磷鉀與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比,適當調減氮肥用量。為防止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與玉米爭氮的現象,根據秸稈還田前期耗氮、后期釋氮的特點,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適當氮肥前移,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同時,可在大喇叭口期進行追肥,追肥方式為穴施或溝施,追肥一般施用尿素5—10 kg/畝。二是科學灌溉。重點關注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的土壤墑情,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灌排,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在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同時,促進秸稈腐解。 (二)稻麥輪作田塊。一是科學施肥。為防止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與水稻爭氮的現象,根據秸稈還田前期耗氮、后期釋氮的特點,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適當氮肥前移,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噬钍贩?ldquo;以水帶氮”。應在旋耕、整地施基肥時,增施尿素5—8 kg/畝;在孕穗期,因秸稈腐解進程釋放出養分,應適當減少氮肥和鉀肥施用。有條件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底肥和蘗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二是科學灌溉。等水中泥汁沉淀、耕層活土沉實后,淺水插秧。灌水深度,建議人工栽插7—10 cm深,機插秧3 cm左右。水稻苗期,采取淺水勤灌、間歇露田的灌溉方式;之后結合施分蘗肥建立2—3 cm淺水層,拔節后淺水層間歇灌溉;開花結實期采用淺濕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