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和政府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四個最嚴”代表著黨和政府對食品藥品領域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同時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曾幾何時“職業打假”的出現猶如一把利劍,一定程度對食品安全起到了監督改善作用,彌補了政府食品安全監管的不足。但隨著近年來職業打假出現了畸形化的發展趨勢,脫離了打擊假冒、規范市場的原意,“職業打假”逐步演變成了“惡意索賠”的工具令企業苦不堪言。
對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來說,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各種容易忽視的漏洞甚至違法行為,因此應在主動立足完善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上,了解“職業打假人”關注哪些方面,合理合法應對惡意索賠。而企業如何做到合法合規不給“職業打假人”留“把柄”,如何合理合法應對遇到的惡意舉報和惡意索賠,這都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急需掌握和解決的問題。
持邀多年從事食品安全監管的專家,結合多年執法經驗及案例,為大家答疑解惑,更好的保障廣大消費者食品消費安全及食品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培訓目的】
結合職業打假常發案例,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易忽視的漏洞及違法行為;
便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做到合法合規,合理應對惡意打假和投訴舉報;
便于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加強主體責任,減少因職業打假和投訴舉報造成的損失;
便于執法人員明晰法理,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
在線同培訓老師交流問題。
【講師介紹】
全國質監系統執法打假骨干人才庫成員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消費品召回專家庫專家
質量檢驗高級工程師
國家注冊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員
生產許可審查員
孟老師曾任某地級市質監局產品質量檢驗所副所長、質監稽查隊副隊長、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支隊執法監督科負責人,自2007年以來組織查辦各類質量案件近200余起,未發生一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08--09年辦理國家局督辦的重大違法案件1起,開展執法技能培訓近百余場。在質檢技術機構工作時間,參與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個,并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多篇論文文章。
【培訓內容】
職業打假的產生和現狀概述
客觀正確認識消費者、企業、“職業打假人”、相關行政及司法部門四者關系
食品類“職業打假人”的關注點
食品企業易忽視的違法行為和處罰條款
結合案例解析企業如何做到合理合規應對“職業打假人”的惡意索賠
【培訓計劃】
2021年12月12日 9:00-12:00
【培訓費用】
521元(參加直播課的網友可享受免費點播);
2021年11月30日20:00前報名的人員享受早報優惠,即432元;
【聯系方式】
方老師:13356941975(微信同號)
食品小Q:18905354660(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