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開網絡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公安經偵部門在維護營商環境民生權益 、保障經濟金融安全穩定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并通報典型案例。
市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莊莉強警官主持會議;市局經偵總隊指揮中心主任陳順昌通報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深入推進夏季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的階段性情況;市局食藥環偵總隊食品犯罪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曹陽通報了警方近日偵破全國首例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系列案的有關情況。
夏季打擊整治“百日行動”以來,上海公安經偵部門依托新型現代警務機制,精準預警、精準打擊、精準處置各類突出經濟犯罪及風險隱患,深挖侵害金融安全、營商環境、百姓民生的犯罪線索。
維護營商環境民生權益
提升百姓生活滿意度 上海公安經偵部門不斷加大與行政部門、電商平臺、駐滬企業的溝通協作,嚴查嚴打網絡電商直播售假、軟件盜版侵權、假冒證明商標等侵權假冒犯罪,助力打造上海知識產權保護高地;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肉制品、調味品、酒類等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強化全市食品領域安全管控力度,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通過警種聯動、精準研判、合成作戰,嚴打嚴防制售假劣防疫物資、非法經營藥械等藥品類犯罪,保障人身健康;會同綠化市容、生態環境等行政監管部門,追根溯源、循線深挖,全力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讓上海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完整斬斷了20余條食藥環和知識產權犯罪黑灰產業鏈,先后保護了30余個國內外品牌的合法權益。 下階段 上海警方將持續深入推進夏季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進一步強化統籌攻堅和源頭治理,做到跟變化、零容忍、強震懾,不斷提升打擊整治重大風險型經濟犯罪的整體效能,全力維護市民群眾合法權益,全力保障上海經濟健康發展。 典型案例 今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食藥環偵總隊深入推進夏季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結合“昆侖2022”專項行動,牽頭浦東、黃浦、徐匯、靜安、嘉定、青浦、金山、奉賢、崇明等全市9家公安分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成功偵破全國首例假冒國家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證明商標系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搗毀產、儲、銷窩點10余處,查獲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30余萬只,涉案銷售金額200余萬元。 前期,上海市公安局食藥環偵總隊會同市農業農村委執法總隊,在對市場上銷售的“綠色食品”開展聯合檢查時發現,部分農產品外包裝上貼附的“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存在異常,且沒有企業信息碼。經鑒定,這些“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均系假冒。警方隨即開展立案偵查,通過深度研判精準鎖定犯罪團伙,并于7月5日成功收網。 經查,自2021年10月以來,犯罪嫌疑人鄧某、徐某、劉某等多名本市農產品種植企業實際經營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經國家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權許可的情況下,指使犯罪嫌疑人梁某、龔某等人私刻模具非法印制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并將假冒商標貼附于自行生產或低價收購的草莓、葡萄、大米等普通農產品外包裝,由此虛增農產品質量等級,然后再以高于普通農產品50%以上的價格對外銷售,以此達到提高利潤的目的。以草莓為例,原本每斤30元的草莓貼上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后,售價被抬到每斤50元。這些農產品雖無質量問題,但在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產品標準、包裝及儲藏運輸等方面均無法達到國家綠色食品標準。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還存在私自套用其他獲證企業的企業信息碼的情況,迷惑性更強,以此誤導消費者高價購買。 目前,公安機關已對鄧某、徐某、劉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梁某、龔某等2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制造注冊商標標識罪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示 商超要加強對產品供貨方的資質審核和產品認證把關;廣大消費者若發現違法犯罪線索,請及時向公安機關或有關部門舉報。
提升百姓生活滿意度 上海公安經偵部門不斷加大與行政部門、電商平臺、駐滬企業的溝通協作,嚴查嚴打網絡電商直播售假、軟件盜版侵權、假冒證明商標等侵權假冒犯罪,助力打造上海知識產權保護高地;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肉制品、調味品、酒類等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強化全市食品領域安全管控力度,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通過警種聯動、精準研判、合成作戰,嚴打嚴防制售假劣防疫物資、非法經營藥械等藥品類犯罪,保障人身健康;會同綠化市容、生態環境等行政監管部門,追根溯源、循線深挖,全力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讓上海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完整斬斷了20余條食藥環和知識產權犯罪黑灰產業鏈,先后保護了30余個國內外品牌的合法權益。 下階段 上海警方將持續深入推進夏季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進一步強化統籌攻堅和源頭治理,做到跟變化、零容忍、強震懾,不斷提升打擊整治重大風險型經濟犯罪的整體效能,全力維護市民群眾合法權益,全力保障上海經濟健康發展。 典型案例 今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食藥環偵總隊深入推進夏季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結合“昆侖2022”專項行動,牽頭浦東、黃浦、徐匯、靜安、嘉定、青浦、金山、奉賢、崇明等全市9家公安分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成功偵破全國首例假冒國家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證明商標系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搗毀產、儲、銷窩點10余處,查獲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30余萬只,涉案銷售金額200余萬元。 前期,上海市公安局食藥環偵總隊會同市農業農村委執法總隊,在對市場上銷售的“綠色食品”開展聯合檢查時發現,部分農產品外包裝上貼附的“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存在異常,且沒有企業信息碼。經鑒定,這些“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均系假冒。警方隨即開展立案偵查,通過深度研判精準鎖定犯罪團伙,并于7月5日成功收網。 經查,自2021年10月以來,犯罪嫌疑人鄧某、徐某、劉某等多名本市農產品種植企業實際經營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經國家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權許可的情況下,指使犯罪嫌疑人梁某、龔某等人私刻模具非法印制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并將假冒商標貼附于自行生產或低價收購的草莓、葡萄、大米等普通農產品外包裝,由此虛增農產品質量等級,然后再以高于普通農產品50%以上的價格對外銷售,以此達到提高利潤的目的。以草莓為例,原本每斤30元的草莓貼上假冒“綠色食品”證明商標后,售價被抬到每斤50元。這些農產品雖無質量問題,但在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產品標準、包裝及儲藏運輸等方面均無法達到國家綠色食品標準。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還存在私自套用其他獲證企業的企業信息碼的情況,迷惑性更強,以此誤導消費者高價購買。 目前,公安機關已對鄧某、徐某、劉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梁某、龔某等2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制造注冊商標標識罪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示 商超要加強對產品供貨方的資質審核和產品認證把關;廣大消費者若發現違法犯罪線索,請及時向公安機關或有關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