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泰國媒體近日消息,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將重振海蝦產業,目標是從2022年的25萬噸提升至2023年的40萬噸。
基于食品安全、糧食穩定、可持續發展,將泰國打造成為重要的糧食生產來源地(世界廚房),農業及合作部與相關機構規劃糧食安全行動,重點在于大型數據庫的綜合管理以及連接到整個系統,以能按產品類型預測農產品產量以及計劃應對各種風險情況。
在蝦產量方面,一直以來泰國位于第五大生產國的地位,但是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使得產量大幅下降,僅剩25.4萬噸,而前3年的平均產量為28萬噸。因此,察霖猜部長制定了在35個府恢復海蝦產量的系列措施,2023年的目標為40萬噸。漁業廳與所有相關部門合作,注重信息化管理以實現全方位管理,通過制定系列積極的計劃和政策,以幫助農民應對各種風險。研究解決各種蝦疫問題、改進海蝦養殖、推進各種海蝦養殖的創新措施、在環境管理的同時恢復惡化的海蝦養殖區、為農民融資、推廣和尋找額外的營銷渠道,以支持增加海蝦產量。
泰政府擬允許冷庫和加工工廠的經營者從厄瓜多爾和印度進口海蝦的問題,漁業廳證實,這肯定不會影響該國的蝦價格,因為只是國內產量不足的那段時間才有這樣的特許政策。冷庫及加工廠必須保證以最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購買海蝦,以維持物價的穩定。從2021年10月15日起,已開始從農民那里購買,導致海蝦價格持續上漲。至于安全標準,漁業部門持十分嚴謹的態度,對兩國的疾病控制系統進行了評估,覆蓋整個出口到泰國的冷凍海鮮生產鏈,以確保絕對沒有病原體跨境傳播的機會。
農業及合作社部已建立相關機制以推動泰國海蝦產業的恢復。通過海鮮和蝦生產鏈管理委員會和解決蝦養殖問題的工作小組,覆蓋涉及海蝦養殖的35個府,制定將于2023年實現40萬噸產量的目標。旨在保障農民的職業和收入的穩定,以及促進相關業務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