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McIntosh:厄蝦產量增長強勢,2027年或超250萬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8-18 00:04:28    來源:云推B2B網    作者:云推小編    瀏覽次數:383    評論:0
導讀

2021年,厄瓜多爾南美白蝦出口量首次突破100萬噸,名副其實成為全球最大蝦類出口國,即便在后疫情時代,厄瓜多爾仍保持兩位數增長趨勢,資深業內人士預測,五年后厄蝦產量或將達到驚人的250萬噸,而其他產蝦國的增長也會因此受到抑制。

   2021年,厄瓜多爾南美白蝦出口量首次突破100萬噸,名副其實成為全球最大蝦類出口國,即便在后疫情時代,厄瓜多爾仍保持兩位數增長趨勢,資深業內人士預測,五年后厄蝦產量或將達到驚人的250萬噸,而其他產蝦國的增長也會因此受到抑制。     泰國正大卜蜂食品(CPF)副總裁Robins McIntosh告訴UCN:“厄瓜多爾將主宰全球養蝦業,這一點印度養殖業要嚴肅提防,因為厄瓜多爾的增長將不會給其他國家留下任何空間。”     當前,世界主要蝦類進口市場的需求量大約285萬噸,美國和中國分別為100萬噸和90萬噸。McIntosh預計,2022年印度產量將下降10萬噸左右(2021年為90萬噸),厄瓜多爾繼續高速增長,“回顧自2008年以來的增長模型,厄瓜多爾一直是一條非常一致的加速曲線,假設一直保持這個態勢,2027年將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250萬噸,非常接近世界進口所需的總量。”     “今年4月份,我訪問了厄瓜多爾,深深被他們的養殖業震驚了。他們已經開始實施集約化養殖,250萬噸產量完全是可以預期的,甚至還可能翻倍。回到四、五年前,厄瓜多爾每公頃的產量低于4噸,現在他們擁有22萬公頃養殖面積,大約15-20%養殖場采用了高密度模式,每公頃年產量18-22噸。假如22萬公頃都產出20噸,一年就是440萬噸。”     “厄瓜多爾高密度養殖非常有意思,那些經改良的集約化池塘每平米投放25-35尾蝦苗,采用分階段式收獲,因此每公頃平均密度不會超過4噸,顯得不那么密集,每年可養殖三茬,每公頃累計產量就有7-8噸。”     “在厄瓜多爾,每年都會有一批池塘被改造。他們不需要開發新池塘,但隨著改造率的提升,他們的產量每年都會增加。他們只需要購置增氧機、自動投喂機、使用優質飼料,現在厄瓜多爾有Skretting、Cargill 和海大的飼料,這在以往都是沒有的。”     “另外,厄瓜多爾也在搞自己的一項基因計劃,進一步提高了蝦的質量。三到四年前,厄瓜多爾很少有超過24克的大蝦,現在大多數池塘都超過了30克規格,40克、50克的收成也有不少。”     “所有這些因素累加后,厄瓜多爾養蝦業發病率還有所下降。以往我每次去厄瓜多爾,都會遇見一些白斑病問題,但最近這次一個白斑病池塘我都沒有見到。”     隨著產量的增加,厄瓜多爾出口商不斷投資升級加工設施,以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實現多元化發展。“這次,我看到厄瓜多爾工廠都非常現代化,可想而知他們在開發北美增值產品市場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與厄瓜多爾相比,印度和東南亞養蝦業顯得失敗,養殖成功率太低是一個重要原因。”McIntosh說。     “將成本逐一拆分后,全球養蝦業在飼料、種苗和能源的成本大致是相同的。但亞洲失敗率很高,大約有20-30%,這才是最大的成本。再看厄瓜多爾,我認為不存在失敗一說。”     “如何定義失敗?簡單來講,就是養殖周期結束后無法達到預期利潤。幾乎所有厄瓜多爾池塘都達到了盈利預期,所以沒有失敗率一說,但在整個亞洲都有很大的失敗率。失敗往往是由疾病引起的,這才是最高的成本。”     在厄瓜多爾,雖然蝦塘也發現過不少病原,但不至于大面積發病。““我在厄瓜多爾可以找到所有已知病原體,但他們就是沒爆發疾病。病原體存在和疾病爆發之間是有區別的,在低密度條件下,水體不斷進行光合作用,而不是高密度的異養模式,這對蝦造成的應激似乎要小很多,所以病原體不會演變成疾病。”     “厄瓜多爾還有運輸成本優勢。一條集裝箱從印度發往美國,價格是2萬美元,從厄瓜多爾發貨成本只有6,000美元,僅在運輸方面就有14,000美元的優勢。厄瓜多爾白蝦最快能在一周內抵達美國,印度則要三周以上。厄瓜多爾還擁有歐洲市場門戶,這是許多亞洲國家沒有的。”     上半年,印度養殖投苗強勁,以至于出口商庫存太高。“冷庫已經爆滿了,印度在滿足市場成本方面也存在問題,如果消費疲軟,相信印度下半年產量將會急劇下降。”     McIntosh認為,蝦類消費量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相關性。“如何預測一個國家的蝦類消費量?我對美國、中國、日本和歐洲的蝦類消費量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進行了回歸性分析,證明二者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蝦類消費量也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主要購買一些非必要的食品,中國蝦類消費增長最快,其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最高,其次是美國。在歐洲,可支配收入和蝦類消費持平,日本則在下降。在我們這個時代,可支配收入在減少,這可能是非必需食品銷量減少的原因,而蝦產品屬于這一類。”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蝦類市場,2020年和2021年政府推出的經濟刺激掀起了強勁的消費熱潮,許多蝦蟹貝類消費都得到了提振。“一部分政府補貼用于購買海產品和非必需食品,當時人們無法外出,只能買海鮮回家,推高了蝦蟹貝類的價格。今年補貼不再發放,這筆可支配收入減少了,對海鮮消費有什么影響?我們看到許多海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但相比龍蝦、雪蟹,南美白蝦跌幅還不算那么明顯,說明更多的需求已經產生,只不過現在要自掏腰包。”     “美國蝦類市場變得更加正常化,蝦產品顯得不那么高端,因此價格沒有像其他蝦蟹貝類那樣大跌。但如果你回顧30年來的通脹和定價,你會發現蝦價其實是下跌的。相比70、80年代,蝦價是通縮的,這得益于技術的進步,隨著時間推移,水產養殖技術的迭代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量,也就降低了價格。”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10652.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