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宜春市袁州區中山東路農鄉宴飯店負責人易水生樂呵呵地對筆者說:“自從區市場監管局啟動‘食安封簽’工作后,我店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在每份餐飲食品包裝上都使用‘食安封簽’。截至目前,我店已使用15000余份封簽,消費者對店內的餐飲食品好評率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展現了我們注重飲食安全、干凈衛生的良好形象,生意自然就好啦!”。宜陽新區盧洲北路袁州宴餐飲店老板漆軍也贊不絕口:“自從我店安裝了互聯網+明廚亮灶之后,員工自覺佩戴口罩、著裝工衣工帽,后廚的環境變得更加干凈整潔,顧客可以放心消費啦!”
為適應食品安全新形勢和人民群眾新期待,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近年來,宜春市市場監管局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在宜春中心城區及部分縣市推行“食安封簽、互聯網+明廚亮灶”閉環監管模式。
“食安封簽”是給餐飲食品包裝進行封口處理的一道封簽。市場監管人員要求送餐員在取餐、送達用戶手中時,確保封簽完好無損。消費者在接收平臺下單的餐品食品時,如果發現包裝封簽有破損,可以當場拒收。
“互聯網+明廚亮灶”是通過視頻監控和互聯網技術,給后廚按上“千里眼”。市場監管人員督促餐飲食品單位對后廚進行實時直播,以便消費者通過贛溯源APP或微信小程序、實時查看廚房環境衛生、食品加工操作情況,通過前端和后端的閉環管理,形成從食品生產-配送-再到消費者的全鏈條閉環監管,實現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保障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近年來,宜春市市場監管系統及第三方平臺每年投放180余萬枚食安封簽,同時依托分布在餐飲單位多個云攝像頭和云數據庫,搭建實時、高效的遠程監督平臺,即“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指揮中心,并與江西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贛溯源”系統)進行有效對接,科技賦能餐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
目前,“食安封簽、互聯網+明廚亮灶”閉環監管模式已在宜春中心城區及10個縣(市、區)全域推廣。食安封簽累計投放380余萬枚,網絡訂餐投訴率從之前的0.32%降低到0.06%。小小“食安封簽”不僅明晰了第三方平臺、網絡餐飲商戶、外賣騎手和消費者的權利義務,還有效的撬動了食品“大安全”;“互聯網+明廚亮灶” 不僅讓市場監管人員可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實時監控上線的供餐單位餐飲服務關鍵環節食品加工操作情況,也讓社會公眾及時了解餐飲服務單位后廚情況。消費者打開微信小程序,可以在主界面查詢到已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的餐飲店列表,點擊想看的餐飲店就能看到該店實時的后廚工作情況,并且可以查看該店的證照公示及原材料公示信息,實現消費者互聯網智慧監管。
截至目前,宜春市共有793家餐飲單位安裝了“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系統。“食安封簽、互聯網+明廚亮灶”閉環監管模式贏得廣大商戶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來源:餐監科 新聞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