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2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巴西羅賴馬州(Roraima)三條河流中的魚群正遭受嚴重汞污染,部分魚類的汞金屬含量已達可能有害人體健康的水平。
巴西“G1”網站報道,這項研究由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社會環境研究所(ISA)、埃文德羅·查加斯(Evandro Chagas)研究所和羅賴馬聯邦大學(UFRR)共同開展。研究人員在2021年2月27日至3月6日期間分析了該州四條河流內75種魚類的樣本,并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得出上述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位于博阿維斯塔市(Boa Vista)的布蘭科河(Rio Branco)河段、布蘭科河下游、穆卡雅伊河(rio Mucajaí)和烏拉里科拉河(rio Uraricoera)都受到了嚴重污染。
據悉,非法淘金者通常使用汞從其他沉積物中分離黃金,之后,他們會將汞拋入河流,造成環境污染。而汞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劇毒金屬,在水體和土壤中被動物誤食,通過食物鏈,最終會危害到人類,特別是原住民的健康。
根據這項研究,非法淘金者使用的汞金屬中,45%被傾倒在亞馬孫流域的河流和支流中,而它們都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一些肉食性魚類體內的汞含量已經非常高,以至于即使人體攝入得再少,也無法達到安全食用標準。
在烏拉里科拉河收集到的魚類樣本中,有60%的魚類汞含量超過了世衛組織規定的限值。而在位于博阿維斯塔市的布蘭科河段,大約20%的魚不能安全食用。
研究人員指出,羅賴馬州的魚群遭受嚴重汞污染是一個警告信號。不經處理就被排放的汞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留存長達百年,并引發人和動物的各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