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豬病毒性繁殖障礙綜合癥創新團隊在A型塞內病毒 (SVA)拮抗宿主自噬蛋白降解機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噬 (Autophagy) 》。
細胞自噬是真核細胞維持穩態的一種重要的生命活動,是細胞內主要依賴于溶酶體的一種降解途徑,將機體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包裹形成自噬體,并與溶酶體融合將內容物降解;自噬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也具有抑制病原體的功能,這一功能常與天然免疫密切相關,最終拮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A型塞內病毒 (SVA)是一種新興感染豬的病毒,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暴發,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的病毒。已有研究報道稱A型塞內病毒感染可誘導自噬。然而,A型塞內病毒誘導自噬的分子機制及其對自噬的影響尚不清楚。團隊研究發現,在A型塞內病毒感染早期宿主細胞激活自噬,通過自噬降解病毒3C蛋白以抑制A型塞內病毒復制。然而,在病毒感染后期,A型塞內病毒通過自身編碼的2AB蛋白抑制自噬蛋白降解拮抗宿主對病毒的抑制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A型塞內病毒 2AB蛋白泛素化LC3蛋白,并促進LC3蛋白降解,從而抑制自噬過程。此外,研究表明MARCHF8是IFN-I 信號轉導的正調節因子。在病毒感染過程中,A型塞內病毒2AB蛋白靶向并降解MARCHF8 和MAVS形成的復合體,抑制IFN-I信號通路。該研究不僅系統闡明了A型塞內病毒抑制自噬和IFN-I信號通路促進病毒增殖的分子機制,同時為抗病毒藥物的研制和疫苗的開發提供理論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48627.2021.201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