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九月二日公布,最近完成有關網上送餐平臺及食店外送服務的專項食品調查(第二期),200個食物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中心發言人說:「中心一直密切監測網購食物的安全,并透過恒常食物監測計劃抽取網購食物(包括網上送餐平臺食物)作檢測。因應疫情下市民對網上送餐平臺訂購食物的需求大增,中心進行有關網上送餐平臺專項食品調查,早前已公布第一期結果,80個樣本全部通過檢測。中心在第二期調查期間,除網上送餐平臺外,亦從食店提供的外送服務抽取各類食品,包括凍飲、冷凍甜品、冰凍甜點、沙律、壽司、刺身、三文治、燒味、漢堡、點心、薄餅、飯類及粉面等,作微生物及化學測試。」
微生物檢測包括多種能引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化學檢測則包括染色料、防腐劑及獸藥殘余。
中心提醒食物業經營者應避免過早配制食材,而送遞商應盡量縮短送餐時間。運送期間應遵行溫度控制要求,保持熱食于攝氏60度以上,冷食于攝氏四度或以下。若食物未能置于上述溫度范圍,則須遵從兩小時及四小時原則(即烹制好的食物如置于室溫不超過兩小時,可放入雪柜待用或在總時限四小時內食用;烹制好的食物如置于室溫超過四小時,便須棄掉)。食物業經營者亦應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食物在運送期間受到干擾,以保障食物衛生。
中心亦提醒市民在訂購及享用外賣及外送食物時留意下列建議:
*在網上訂購外送食物時,應向可靠的網上商店及食物業處所購買食物及訂購外送餐點;
*市民尤其是長者、幼童、免疫力較弱的人和孕婦等高危人士應避免食用高風險外送食物,例如壽司等生或未煮熟的食物;
*應避免訂購須長途送遞的餐點,因為在無嚴格控制送餐時間及溫度下,食物容易變壞及受到污染;
*部分外賣容器不能承受高溫,如需翻熱食物,應使用可承受高溫的容器;及
*收到食物時,應小心檢查食物狀況,并盡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