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國農產品成本調查始于1953年,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調查制度健全、調查范圍廣泛、覆蓋品種齊全、指標參數科學的成本調查體系,是了解我國農業生產成本效益最主要、最權威的渠道。今年,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迎來70周年,為讓社會各界更多地了解和支持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開設“農產品成本調查70周年”專欄,分期介紹農產品成本調查的歷史沿革、重要作用、主要成果、先進事跡及應用前景等,激勵全國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高效的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 農民種糧食、搞養殖是虧還是賺? 農產品成本變化對每個消費者的口袋有何影響? 如何以農產品成本為鏡,窺探“三農”經濟經緯? 今年正值農產品成本調查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掀開農產品成本調查的神秘面紗。 什么是農產品成本? 農產品成本,是指農林牧漁產品及其加工轉化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投入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生產要素的價值總和。 什么是農產品成本調查? 農產品成本調查,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統一的調查制度,對農產品生產經營成本、收益及相關經濟指標進行調查的行政活動。它為制定農產品價格政策提供了數據基礎,是制定主要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農業補貼政策、農業保險政策的直接依據。 農產品成本調查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始于1953年,“文革”期間中斷了十多年,1978年得到恢復。之后發展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一是恢復與初步發展階段(1978年—1983年); 二是專業化和蓬勃發展階段(1984年—1991年); 三是網絡化和穩定發展階段(1992年—1997年); 四是制度化和擴大影響階段(1998年—2003年); 五是完善創新階段(2003年至今)。 農產品成本調查的品種如何確定? 全國統一開展調查的農產品為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農產品,具體品種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地方開展調查的農產品為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具體品種根據生產布局、產業發展方向和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程度等因素,由地方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分級規定。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有哪些? 農本調查對象包括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選取農本調查對象的原則是什么? 選取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的原則,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統一規定。主要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農業生產布局、農產品生產規模、農戶生產特點和文化素質等因素,采用分層和隨機抽樣方法,選取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本調查對象。加強對規模農戶的調查,規模農戶樣本數量應能反映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程度,樣本比例應與規模生產面積比例接近。
農產品成本調查樣本如何確定? 綜合考慮調查品種播種面積、產量、商品量等指標,依次確定調查市—調查縣—主產鄉鎮。各調查縣市根據自然條件、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經營管理、收益等指標確定主產區域的多個鄉鎮,并選擇代表性強的多個調查戶。 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流程是什么? 農產品成本調查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工作程序;調查工作的組織部署和調查制度的確定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程序;調查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級匯總上報的工作程序。 登記:農調戶將相關數據記錄在《全國農本調查登記簿》。 審核:對基礎數據進行審核、檢查。 匯總:將基礎數據經歸集、整理和計算,得到各項成本收益核算指標過程。 上報:向上級價格主管部門上報數據,并附分析材料。 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目前農產品成本調查包括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常規調查、主要農產品直報調查、專項調查和成本預測。 農產品成本調查報表體系具體構成? 根據不同農產品生產特點,調查報表體系分為種植業產品、飼養業產品、畜牧業產品三大類。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享有哪些權利? (一)從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獲取相關農產品社會平均生產經營成本資料; (二)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及人員對其生產經營和成本效益情況保密; (三)獲得適當的誤工補貼。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承擔哪些義務?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應承擔下列義務: (一)根據農本調查工作要求,使用統一的登記臺帳,遵守農本調查資料的登記、報送等制度; (二)確保登記臺帳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三)服從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農本調查管理,參加業務培訓,按要求提供成本、價格、財務報表及其他必要的資料。
全國農產品成本調查始于1953年,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調查制度健全、調查范圍廣泛、覆蓋品種齊全、指標參數科學的成本調查體系,是了解我國農業生產成本效益最主要、最權威的渠道。今年,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迎來70周年,為讓社會各界更多地了解和支持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開設“農產品成本調查70周年”專欄,分期介紹農產品成本調查的歷史沿革、重要作用、主要成果、先進事跡及應用前景等,激勵全國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高效的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 農民種糧食、搞養殖是虧還是賺? 農產品成本變化對每個消費者的口袋有何影響? 如何以農產品成本為鏡,窺探“三農”經濟經緯? 今年正值農產品成本調查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掀開農產品成本調查的神秘面紗。 什么是農產品成本? 農產品成本,是指農林牧漁產品及其加工轉化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投入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生產要素的價值總和。 什么是農產品成本調查? 農產品成本調查,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統一的調查制度,對農產品生產經營成本、收益及相關經濟指標進行調查的行政活動。它為制定農產品價格政策提供了數據基礎,是制定主要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農業補貼政策、農業保險政策的直接依據。 農產品成本調查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始于1953年,“文革”期間中斷了十多年,1978年得到恢復。之后發展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一是恢復與初步發展階段(1978年—1983年); 二是專業化和蓬勃發展階段(1984年—1991年); 三是網絡化和穩定發展階段(1992年—1997年); 四是制度化和擴大影響階段(1998年—2003年); 五是完善創新階段(2003年至今)。 農產品成本調查的品種如何確定? 全國統一開展調查的農產品為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農產品,具體品種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地方開展調查的農產品為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具體品種根據生產布局、產業發展方向和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程度等因素,由地方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分級規定。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有哪些? 農本調查對象包括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選取農本調查對象的原則是什么? 選取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的原則,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統一規定。主要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農業生產布局、農產品生產規模、農戶生產特點和文化素質等因素,采用分層和隨機抽樣方法,選取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本調查對象。加強對規模農戶的調查,規模農戶樣本數量應能反映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程度,樣本比例應與規模生產面積比例接近。
農產品成本調查樣本如何確定? 綜合考慮調查品種播種面積、產量、商品量等指標,依次確定調查市—調查縣—主產鄉鎮。各調查縣市根據自然條件、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經營管理、收益等指標確定主產區域的多個鄉鎮,并選擇代表性強的多個調查戶。 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流程是什么? 農產品成本調查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工作程序;調查工作的組織部署和調查制度的確定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程序;調查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級匯總上報的工作程序。 登記:農調戶將相關數據記錄在《全國農本調查登記簿》。 審核:對基礎數據進行審核、檢查。 匯總:將基礎數據經歸集、整理和計算,得到各項成本收益核算指標過程。 上報:向上級價格主管部門上報數據,并附分析材料。 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目前農產品成本調查包括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常規調查、主要農產品直報調查、專項調查和成本預測。 農產品成本調查報表體系具體構成? 根據不同農產品生產特點,調查報表體系分為種植業產品、飼養業產品、畜牧業產品三大類。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享有哪些權利? (一)從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獲取相關農產品社會平均生產經營成本資料; (二)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及人員對其生產經營和成本效益情況保密; (三)獲得適當的誤工補貼。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承擔哪些義務? 農產品成本調查對象應承擔下列義務: (一)根據農本調查工作要求,使用統一的登記臺帳,遵守農本調查資料的登記、報送等制度; (二)確保登記臺帳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三)服從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農本調查管理,參加業務培訓,按要求提供成本、價格、財務報表及其他必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