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所2021年重要科研進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1-15 02:00:40    來源:云推搜網    作者:云推小編    瀏覽次數:891    評論:0
導讀

2021年,珠江水產研究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四個面向”總要求,圍繞水產種業振興、漁業轉型升級,堅持產業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積極推進綠色漁業科技創新,在水產遺傳育種、水產健康養殖、水產病害與免疫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新突破,為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經推薦和遴選,從各領域中凝練出6項重要科研進展。

  2021年,珠江水產研究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四個面向”總要求,圍繞水產種業振興、漁業轉型升級,堅持產業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積極推進綠色漁業科技創新,在水產遺傳育種、水產健康養殖、水產病害與免疫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新突破,為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經推薦和遴選,從各領域中凝練出6項重要科研進展。     進展1: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專用禾花鯉“乳源1號”新品種     珠江所鯉和尖塘鱧育種研究小組采用群體選育技術培育出禾花鯉“乳源1號”新品種(品種登記號:GS-01-002-2021),以良種為載體,良法為配套,在廣東、廣西累計推廣面積已達3萬多畝,畝產提高了50.1%以上,為我國稻漁綜合種養提供了良種保障,為加速我國良種產業化進程提供“芯”動力。     該研究在華南鯉稻田養殖群體(俗稱禾花鯉)和珠江水系北江華南鯉野生群體為基礎群體的基礎上,以生長速度和體型為目標性狀,采用群體選育技術,經連續5代選育,成功培育出稻漁綜合種養專用禾花鯉“乳源1號”優良新品種。該品種生長速度快,10月齡魚生長速度平均提高29.3%;體型短圓,體長/體高和尾柄長/尾柄高分別平均降低25.8%和22.5%;跳躍能力弱,特別適合稻田養殖,適宜在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人工可控的稻田水體中養殖。禾花鯉“乳源1號”是我國第一個審定的禾花魚新品種,將有效提高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良種覆蓋率,顯著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和農業的綜合效益,促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提質增效和產業升級。     進展2:培育快長優質翹嘴鱖“廣清1號”新品種     珠江所鱖鱸基因組學與選擇技術研究創新團隊采用家系選育技術培育出翹嘴鱖“廣清1號” 新品種(品種登記號:GS-01-003-2021),具有生長快、成活率高、個體均勻、養殖周期短、抗病力強和養殖效益高等特點,適宜在我國各鱖魚主產區人工可控淡水水體中養殖。該新品種將為翹嘴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良種保障和養殖技術支撐。     該研究是以安徽秋浦河、湖南洞庭湖收集的翹嘴鱖野生群體和清遠市清新區宇順農牧漁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保種的翹嘴鱖“華康1號”選育群體作為選育基礎群體,以生長速度和成活率為目標性狀,采用家系選育技術,經連續4代選育而成,具有生長快、個體均勻度高與及抗性較強等優點,相同條件下比翹嘴鱖“華康1號”生長速度提高16.3%,成活率提高12.6%。該品種備受廣東、湖北、湖南、江蘇、安徽和江西等鱖主養區養殖戶的青睞,已累計提供了優質苗種10多億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翹嘴鱖“廣清1號”被遴選為廣東省2021年漁業主導品種,“鱖健康生態養殖技術”榮獲2019年度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并獲評廣東省2020年漁業主推技術。     進展3:池塘尾水減排技術強力支撐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     珠江所淡水池塘養殖生態環境調控創新團隊針對淡水養殖池塘環境問題,持續優化池塘尾水減排技術體系,支撐漁業產業升級和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相關成果獲得“十三五”廣東省農業科技十大標志性成果,支撐完成《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并印發。     該技術針對池塘養殖尾水超標排放和養殖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等問題,以珠三角百萬畝池塘升級改造為目標,創新出大面積淡水池塘升級改造理念并發布省級方案,融合了基于自然的解決(Nature-based Solution,NBS)技術,以重建嶺南特色現代桑基魚塘為理念,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建立大面積淡水池塘場景式示范。率先在大面積池塘尾水治理過程中引入環境因素關鍵源區識別技術,從整體治理的視角,將珠江三角洲池塘按照治理需求的輕重緩急劃分為4個不同優先級別的等級,確定了基于產業特征劃分的淡水高效養殖區、淡水特色健康養殖區、魚種養殖區、漁農復合養殖區、咸淡水生態健康養殖區、其它零散養殖區等6類治理類型,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等6類尾水治理策略,在廣東建立了均健美麗漁場等24個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場景式示范點,提供了全國水產養殖排放壓力最大省份的實用化路線。     該技術踐行了“兩山”理論的綠色發展理念,對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具有指導作用,為推進池塘轉型升級、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為水產主養區的尾水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鑒,也為全球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提供了典型范例。     進展4. 建立羅非魚鏈球菌病綜合防控關鍵技術     珠江所羅非魚等健康養殖技術創新團隊針對羅非魚鏈球菌病防控的產業問題,以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為基礎,明確了其主要病原,建立了病原快速檢測技術,闡明了其發病規律;并從疫苗創制、抗菌制劑運用、益生菌拮抗及新型養殖模式推廣等多角度集成和示范了鏈球菌病防控關鍵技術,在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羅非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研究率先確定了我國羅非魚鏈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無乳鏈球菌,優勢分子血清型為Ia-ST7型,初步闡明發病規律及致病機理;建立了基于單一感染的cfb基因的LAMP快速檢測和針對混合感染的雙重PCR快速檢測技術,為生產中羅非魚鏈球菌病的預警預報,把握最佳治療時間奠定了堅實基礎;研制了可有效防控鏈球菌病的轉基因弱毒、浸泡、跨血清型保護性的蛋白、多聚物微球以及乳酸乳球菌載體等相關疫苗制劑7種,以及以魚腥草為主要成分的中草藥制劑、非抗生素類抑菌材料和5種有效拮抗鏈球菌的益生菌(益生菌NY5和LF01已轉化),為鏈球菌病的綜合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構建了魚菜共生、魚蝦和魚蟹等綠色混養養殖模式;編制了羅非魚養殖、病害防治等相關標準4項,通過以上關鍵技術的集成與示范,羅非魚鏈球菌病自然發病率降低85%以上。     進展5:創建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癥免疫防控技術     珠江所水產疫苗創制與免疫防控創新團隊針對淡水養殖魚類的細菌性敗血癥,全面系統開展了病原檢測技術、流行病學、致病機理、疫苗創制和免疫防控技術等研究,建立了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癥免疫防控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該研究建立了系列快捷、敏感、特異強的病原菌檢測方法,開展了大規模的細菌性敗血癥流行病學調查,繪制了致病性嗜水氣單胞菌的全國分型分布圖譜,明確了病原流行種類和規律,闡明了嗜水氣單胞菌的致病機理并鑒定出一批新的毒力相關因子,突破了該病原菌的疫苗研發關鍵技術,構建了重組亞單位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分子分型滅活疫苗,獲得了提高滅活疫苗浸泡、口服效果的高效投遞載體或佐劑。“嗜水氣單胞菌敗血癥滅活疫苗(J-1株)”獲得產品批準文號,“草魚嗜水氣單胞菌敗血癥、銅綠假單胞菌赤皮病二聯蜂膠滅活疫苗”獲得臨床試驗批件。嗜水氣單胞菌敗血癥滅活疫苗等在廣東、江西、山東等省份進行示范應用和推廣,累計示范應用和推廣超過35萬畝,顯著降低了病害發生,減少了抗生素、消毒劑等化學藥物的使用。     進展6:創制鱖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彈狀病毒二聯滅活疫苗     珠江所水產疫苗創制與疫病區域化控制創新團隊針對鱖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彈狀病毒二聯滅活疫苗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突破了敏感細胞系構建、病毒高效培養、滅活快速檢驗、有效抗原含量測定、微載體懸浮培養等疫苗制備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解決了疫苗規模化生產與質量控制技術難點,與碩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簽訂疫苗注冊與授權許可協議,推進了該疫苗的產業化進程。     該研究針對嚴重危害鱖養殖的傳染性脾腎壞死病、彈狀病毒病,在系統調查鱖魚主要疫病流行病學的基礎上,構建針對這2種病毒高度敏感的鱖腦細胞系,分離、鑒定、庫集了流行中的ISKNV、SCRV毒株,從中篩選強免疫原性毒株,創制出安全、高效的鱖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彈狀病毒二聯滅活疫苗;建立了病毒高效培養、滅活快速檢驗、有效抗原含量測定、微載體懸浮培養等疫苗制備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完成了該疫苗臨床前相關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有力推動我國水產疫苗的產業化,為養殖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129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