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9月30日,福建2022年國慶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結果出爐,抽檢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速凍食品、酒類、蔬菜制品等14大類食品1024批次樣品中,有7批次檢出不合格,包括: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2批次、食用農產品4批次、水果制品1批次。
冬瓜丁、鹽焗花生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不合格食品中,有1批次冬瓜丁和1批次鹽焗花生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標稱廣東港洲食品實業有限公司2022年5月20日生產的冬瓜丁檢出霉菌不合格,銷售單位為泉州市洛江區萬安福客隆超市;標稱四川老灶煮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4月19日生產的老灶煮鹽焗花生(烘炒類)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銷售單位為永安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
霉菌屬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敗變質,失去食用價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蜜餞》(GB 14884-2016)中規定,蜜餞中霉菌的限量為50CFU/g。霉菌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裝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也可能是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嚴格,還可能與產品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大腸菌群是指示食品污染狀況常用的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熟制堅果與籽類食品中大腸菌群5次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2CFU/g,且至少3次檢測結果不超過10CFU/g。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中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人員、器具等污染,還可能是滅菌工藝滅菌不徹底導致。
菠菜、長豆等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不合格食品中,有4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泉州市中閩百匯購物有限公司惠安分公司銷售的菠菜(購進日期為2022年7月8日)、福建省東山縣林峰貿易有限公司演武新生活購物廣場銷售的菠菜(購進日期為2022年7月28日)均檢出阿維菌素不合格;廈門市同安區閩愛心副食品店銷售的長豆(購進日期為2022年7月22日)檢出滅蠅胺不合格;平潭縣興福興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豬肝(生產日期為2022年8月1日)檢出五氯酚酸鈉(以五氯酚計)不合格。
阿維菌素是一種抗生素類殺蟲、殺螨、殺線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殘留等特點。滅蠅胺又名環丙氨嗪,為一種新型高效、低毒、含氮雜環類殺蟲劑。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阿維菌素在菠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5mg/kg;滅蠅胺在豇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5mg/kg。
五氯酚酸鈉常被用作除草劑、殺菌劑。《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250號)中規定,五氯酚酸鈉為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
1批次玫瑰瓜子檢出質量指標問題
不合格食品中,有1批次玫瑰瓜子檢出質量指標問題,為:標稱福州翁財記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4月8日生產的玫瑰瓜子(黑瓜子甘草味)檢出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銷售單位為中閩百匯(中國)零售集團有限公司永春分公司。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熟制其他堅果與籽類食品中過氧化值的最大限量值為0.50g/100g。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也可能是原料儲存不當,導致脂肪過度氧化,使得終產品過氧化值超標。食用過氧化值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
針對抽檢不合格食品,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調查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停止銷售、下架、召回和公告等法定義務,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國慶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信息公告不合格樣品信息
2.產地:福建省福州市
2.產地:廣東揭西
(來源: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節日熱銷專項抽檢不合格食品信息表
相關報道: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國慶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信息公告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國慶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信息公告不合格樣品信息
本文由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網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