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殘留檢測技術研究創新團隊在食用玫瑰種植和加工過程中營養品質和安全性評價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進展。相關研究以“Residue behaviors, processing factors and transfer rates of pesticides and metabolites in rose from cultivation to consump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14.224, DOI: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30104)。
該團隊研究了18種農藥及其代謝物在玫瑰種植、加工和浸泡過程中的殘留行為、加工影響因素的內在規律。明確了農藥在玫瑰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規律,比較了不同加工方式對玫瑰中農藥膳食攝入風險的影響,確定了浸泡過程中農藥轉移率的影響因素。結合農藥代謝和歸趨特點,分析了不同浸泡條件下茶水抗氧化能力與農藥殘留對玫瑰花茶營養品質和安全性的綜合影響。
本研究依托食用玫瑰花栽培和生產的關鍵技術課題,旨在建立綠色高效標準化生產的玫瑰全產業鏈安全生產及風險管控技術支撐體系,推動提升食用玫瑰的安全性和品質,以更好地發揮玫瑰的產業優勢,穩定、提高、保證玫瑰質量和品質。
該論文以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為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殘留檢測技術研究創新團隊卞艷麗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梁林副研究員和卞艷麗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CXGC2022E17)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