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已成為全球性熱點問題,長期以來種植者更多地關注土壤生產力及經濟效益的增加,忽視對土壤的培育。菠蘿蜜是我國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的特色果樹,多年來偏施化肥導致土壤用養失衡,不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果實品質下降,還引起土壤酸化等生態環境問題。開展有機肥作用下的土壤生態網絡對有機碳庫的調控機制研究可為熱區土壤肥力和土壤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熱科院香飲所熱帶木本糧食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究中明確了菠蘿蜜苗期有機-無機肥配施協同增效的微生態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Soil Ecology》,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psoil.2021.103994)。基于此,團隊開展長期定位觀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能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和食微線蟲的數量,減少植食性線蟲,激發了與碳循環相關的細菌和腐生-共生型真菌,加速了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改善了土壤養分(全量氮、磷、鉀、有機質和pH),維持土壤生態系統功能,較化肥增產20%以上,為進一步研究土壤生態系統功能調控及化肥減量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礎。
該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ota and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in jackfruit plantation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egimes”為題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栽培與農業生態研究室蘇蘭茜助理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團隊牽頭專家譚樂和研究員和鄭州大學農學院許亞東副教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907092)和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322QN400)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3389/fmicb.2022.98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