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蘆醇是具有芪類結構的多酚類化合物,能夠提高植物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脅迫的能力,對人體也具有保健作用。葡萄是少數能夠合成白藜蘆醇的植物之一,也是獲取天然白藜蘆醇的重要來源。然而,在多數葡萄品種中白藜蘆醇含量較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白藜蘆醇的合成除了與葡萄本身的遺傳背景有關外,也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芪合酶STS是白藜蘆醇合成的關鍵酶,但關于STS基因表達的精細調控機制特別是對環境的響應機制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葡萄與葡萄酒科學研發團隊通過酵母篩庫首次鑒定到對白藜蘆醇合成具有負調控作用的R2R3-MYB轉錄因子MYB30。MYB30與已報道的正調控因子MYB14可以競爭性地結合STS15/21啟動子。當葡萄受到紫外光脅迫后,MYB30與MYB14的表達分別下調與上調,這使STS15/21啟動子上積累了大量的正調控因子,且STS15/21的表達上調,促進白藜蘆醇合成。而當白藜蘆醇積累到一定量時,受白藜蘆醇誘導的WRKY8轉錄因子被激活,它可以上調MYB30和下調MYB14的表達水平,其N端還能夠與MYB30和MYB14的DNA結合域互作,導致STS15/21表達下調,白藜蘆醇合成減少。MYB14-WRKY8-MYB30組成的激活-抑制分子模塊揭示了葡萄體內白藜蘆醇合成存在自我平衡的機制。同時,這一模塊在一定程度上闡釋了不同葡萄品種白藜蘆醇含量差異的可能機制。該研究為運用基因工程等手段生產白藜蘆醇以及培育高含量白藜蘆醇葡萄品種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10月18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The Plant Cell上。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科研人員參與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