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黃南州是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區。一年來,黃南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行動方案》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全鏈條推進綠色有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在部省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中跑出“加速度”。
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加強生態保護,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保護治理,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19.22%提高到29.43%,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從從2012年的60.24%提高到了68.9%,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改善產地環境,推行全域“禁塑”,實現縣城40公里外鄉鎮村社垃圾無害化焚燒處理。統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率、農田殘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87%、81%、83%。打造有機環境,全面落實草原獎補政策,2021年天然產草量達到447.3公斤/畝。實現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天然草場牲畜有機認證、牦牛藏羊原產地質量追溯、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四個全域覆蓋。
二、堅持全鏈提升,產業基礎筑起新高地。狠抓種養基地建設,建成青稞、油菜、飼草、果蔬“四個萬畝”示范種植基地,打造優質小麥、青稞、設施蔬菜等一批農作物良種繁育、示范、展示田;建設牦牛、藏羊、犏牛、生豬“四個萬頭”規模養殖基地,打造千頭牦牛、千只藏羊標準化養殖基地18個。狠抓產業鏈條建設,突出牦牛、藏羊兩大主導產業,持續完善“園區+合作社+種養基地+農牧戶”的產業模式,打造“國字號”產業園2個、省級產業園2個、省級以上示范社(家庭牧場)166家,澤庫縣入選全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縣和牦牛全產業鏈典型縣,河南縣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狠抓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農畜產品“種養產加銷”全程質量監管,制定實施綠色有機農業種植、生產等系列技術規程,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電子合格證覆蓋率65%以上,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97.5%以上。
三、強化核心品牌,產品輸出開創新局面。持續加強品質提升,狠抓特色種質資源保護、選育工作,推廣良種畜3.6萬頭只,歐拉羊、雪多牦牛、澤庫羊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0%。與天津農科院通力合作,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6%。地標農產品、有機產品、綠色食品分別占全省總量的24.35%、32.81%和8.53%。持續加強輸出能力建設,培育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州級17家,地方特色農副產品市場主體達到2357戶,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2.5%。推進“窗口”建設,在省內外設立直銷店(窗口)171家,年產品輸出達到3.4萬噸、銷售額突破17億元。持續加強品牌建設,研發推出黑青稞桃酥、晶黃果飲料等功能性高端產品176種,有效注冊農畜產品品牌、商標1431個。利用青洽會、津洽會等平臺和央視宣傳窗口,聚力宣傳打造“山水黃南·綠色農牧”區域公用品牌,西北弘、阿米雪等商標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四、強化支持保障,高質量發展激發新動能。高位推動,成立以省農業農村廳、州政府“一把手”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印發先行示范州行動方案及責任分工,奏響輸出地建設的“最強音”。規劃引領,編制完成先行示范州五年專項規劃,同步推進一市三縣子規劃,明確南牧北農、農牧耦合、產業互融、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區域布局,推動形成州級園區為核心、縣級園區示范、輻射種養基地產業格局。政策引導,注重選樹先進典型,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全面整合涉農、銜接、東西部協作等資金,設立州級專項基金,引導撬動金融及社會資本加大投入,近兩年先行示范州年均投入超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