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蘋果栽培面積約3500萬畝,產量4000余萬噸,占世界蘋果總產量的50%以上。陜西省是我國蘋果主產區(qū),年產量突破1200萬噸。蘋果產業(yè)對我國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開展蘋果品質評價、產后減損和高值化加工利用對蘋果產業(yè)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我院果蔬貯藏與加工團隊的王軍老師在蘋果脆片干制方面取得新成果,采用新型高溫高濕氣體射流沖擊燙漂聯(lián)合真空脈動干燥技術,可大幅縮短干燥時間、降低能耗,還可保持果片優(yōu)良色澤、高營養(yǎng)成分以及濃郁的原果香味,研究結果為高品質蘋果脆片工業(yè)化加工提供了技術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Food Chemistry》及《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雜志。
果蔬貯藏與加工團隊的雷宏杰老師在益生菌發(fā)酵蘋果汁方面,優(yōu)選嗜酸乳桿菌和植物乳桿菌等6種具有保健功效的益生菌,基于生物轉化作用,改善蘋果汁酚類物質組成,提高抗氧化能力,賦予產品獨特的風味特征,具有良好的產業(yè)化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雜志,并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行列。
果蔬貯藏與加工團隊的寇莉萍老師首次報道了蘋果貯藏過程中燕麥鐮刀菌、果生刺盤孢菌和鏈格孢菌引起的果實腐爛變質,該研究為蘋果采后侵染性病害的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Plant Disease》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