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食安辦下發關于命名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通知,正式公布2019-2021創建周期29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單。其中,西安市順利通過復審,被國務院食安辦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西安成功創建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和“四個最嚴”要求,持續鞏固和拓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果,結合西安實際,創新完善“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不斷提升源頭治理、精準治理和長效治理水平。在全國率先推行“兩圖兩檔一承諾”管理模式,圓滿完成了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食品安全保障任務,實現了食品安全事件和食源性興奮劑事件“兩個零發生”,實行食品監管總倉做法被北京冬奧會借鑒。全市食品安全總體形勢持續向好,連續8年獲得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評A級等次。在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過程中,重點抓好了四個方面工作。
以黨政同責為引領
凝聚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把食品安全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研究制定了“一措施一辦法兩清單”(《西安市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措施》《西安市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西安市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聽取專題匯報,研究解決食品安全重點難點問題,每年將食品安全寫入市委全委會報告和市政府工作報告,每年對區縣黨委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食品安全工作進行專項考評,考評結果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凝聚多方合力共筑食品安全防護網。 以重大活動為契機
創新保障機制 在十四運會和特殘奧會食品安全保障中,率先推行“總倉”管理辦法和“清單化、臺賬式、責任制”管理模式。探索創建食品總倉統一采購、統一驗收、統一檢測、統一儲存、統一配送的“五統一”保障機制,被北京冬奧會借鑒。按照“一賽事一方案一團隊”要求,對“全運村”接待點、酒店、比賽場館、食品總倉、食品生產企業實行24小時駐點監管,確保賽事期間206.44萬人次安全用餐,實現了食品安全事件和食源性興奮劑事件“零發生”的目標。2021年以來,圓滿完成了國家領導人視察、外國元首來訪、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等219次重大活動保障任務,實現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零”差錯、事故“零”發生。 以系統施治為目標
增強治理效能 全面推行“市場監管網格化管理”模式,建設“智慧市監”一體化監管平臺,著力打造“市局、區縣開發區局、市場監管所、管理網格”四個層級管理體系和全市“一張網”智慧化監管模式。建立食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專業模型,實施信用分級、信息公示、失信列異、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6項措施,提高監管效能。持續完善“兩圖兩檔一承諾”監管模式,推動監管對象與監管人員片對片、點對點,企業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雙落實。創新推行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制定行政處罰《程序規范》《文書使用規范》《執法人員管理規范》3項地方標準,逐步構建執法權責、執法程序、裁量基準等關鍵環節全覆蓋的標準體系;持續完善行刑銜接機制,與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建立聯席會議、案件會商、快速鑒定等10項機制;深入開展“一周一法、一月一考、一季一交流”全員學法活動,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水平。 以多元共治為抓手
共建“食安西安” 充分發揮市食藥安委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教育、衛健、公安、城管等部門的風險會商、行刑銜接、聯合檢查等工作機制,持續健全食品監管全鏈條、監督檢查全覆蓋、責任落實無盲區的日常監管體系。食品企業誠信守法,加強行業自律,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檔案,積極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時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守食品安全防線,形成協同配合、齊抓共管的合力,織密織牢食品安全“防護網”。持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3?15”消費者權益日、全民營養周、中國學生營養日等系列宣傳活動,推進食品安全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營造食品安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形成關注食品安全、崇尚健康文化、維護城市形象的社會風尚。 食品安全無小事,保障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西安市將認真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新的起點,對標國家要求和先進地市經驗,持續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嚴格風險管控,深化專項整治,創新監管方式,強化基層建設,完善社會共治,進一步推進日常監管網格化、監管手段智慧化、法律學習常態化、干部隊伍專業化、基層陣地規范化、行政執法標準化等“六化”建設,堅決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全面提高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全力打造“食安西安”升級版。
凝聚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把食品安全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研究制定了“一措施一辦法兩清單”(《西安市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措施》《西安市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西安市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聽取專題匯報,研究解決食品安全重點難點問題,每年將食品安全寫入市委全委會報告和市政府工作報告,每年對區縣黨委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食品安全工作進行專項考評,考評結果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凝聚多方合力共筑食品安全防護網。 以重大活動為契機
創新保障機制 在十四運會和特殘奧會食品安全保障中,率先推行“總倉”管理辦法和“清單化、臺賬式、責任制”管理模式。探索創建食品總倉統一采購、統一驗收、統一檢測、統一儲存、統一配送的“五統一”保障機制,被北京冬奧會借鑒。按照“一賽事一方案一團隊”要求,對“全運村”接待點、酒店、比賽場館、食品總倉、食品生產企業實行24小時駐點監管,確保賽事期間206.44萬人次安全用餐,實現了食品安全事件和食源性興奮劑事件“零發生”的目標。2021年以來,圓滿完成了國家領導人視察、外國元首來訪、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等219次重大活動保障任務,實現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零”差錯、事故“零”發生。 以系統施治為目標
增強治理效能 全面推行“市場監管網格化管理”模式,建設“智慧市監”一體化監管平臺,著力打造“市局、區縣開發區局、市場監管所、管理網格”四個層級管理體系和全市“一張網”智慧化監管模式。建立食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專業模型,實施信用分級、信息公示、失信列異、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6項措施,提高監管效能。持續完善“兩圖兩檔一承諾”監管模式,推動監管對象與監管人員片對片、點對點,企業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雙落實。創新推行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制定行政處罰《程序規范》《文書使用規范》《執法人員管理規范》3項地方標準,逐步構建執法權責、執法程序、裁量基準等關鍵環節全覆蓋的標準體系;持續完善行刑銜接機制,與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建立聯席會議、案件會商、快速鑒定等10項機制;深入開展“一周一法、一月一考、一季一交流”全員學法活動,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水平。 以多元共治為抓手
共建“食安西安” 充分發揮市食藥安委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教育、衛健、公安、城管等部門的風險會商、行刑銜接、聯合檢查等工作機制,持續健全食品監管全鏈條、監督檢查全覆蓋、責任落實無盲區的日常監管體系。食品企業誠信守法,加強行業自律,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檔案,積極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時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守食品安全防線,形成協同配合、齊抓共管的合力,織密織牢食品安全“防護網”。持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3?15”消費者權益日、全民營養周、中國學生營養日等系列宣傳活動,推進食品安全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營造食品安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形成關注食品安全、崇尚健康文化、維護城市形象的社會風尚。 食品安全無小事,保障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西安市將認真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新的起點,對標國家要求和先進地市經驗,持續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嚴格風險管控,深化專項整治,創新監管方式,強化基層建設,完善社會共治,進一步推進日常監管網格化、監管手段智慧化、法律學習常態化、干部隊伍專業化、基層陣地規范化、行政執法標準化等“六化”建設,堅決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全面提高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全力打造“食安西安”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