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牛排、挪威三文魚、日本和牛……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讓吃貨的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那么海關是如何保證國民食品安全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關于進口肉類靠岸后檢疫的那些事兒……
肉類作為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的來源,是人類必不可少的食品,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肉類進口量呈現逐年增長之勢,隨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頻發生。因此,保證進口肉類產品安全成為海關的重點工作。本文將對進口肉類檢疫相關知識進行介紹。
海關總署令第249號(關于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令)第三十條規定:進口食品的包裝和標簽、標識應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對于進口鮮凍肉類產品,內外包裝上應當有牢固、清晰、易辨的中英文或者中文和出口國家(地區)文字標識,標明以下內容:產地國家(地區)、品名、生產企業注冊編號、生產批號;外包裝上應當以中文標明規格、產地(具體到州/省/市)、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限、儲存溫度等內容,必須標注目的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加施出口國家(地區)官方檢驗檢疫標識。
肉類產品概念
肉類產品是指動物屠體的任何可供人類食用部分,包括胴體、臟器、副產品以及以上述產品為原料的制品,不包括罐頭產品。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肉類,根據其溫度的不同,主要分為冰鮮肉類和冷凍肉類兩種產品。 進口肉類檢驗檢疫流程 1.進口肉類產品的準入條件 由于肉類是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動物疫病病毒的傳播載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肉類進出口貿易需要獲得相關國家準入許可。進口肉類產品應當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中國與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簽訂的相關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規定的檢驗檢疫要求,以及貿易合同注明的檢疫要求。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肉類產品,海關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暫予適用的標準進行檢驗。 2.入境前準備 海關對進口食品進口商、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實行備案管理,保證進口食品來源可追溯。企業應確認其進口的肉類產品的品種、原產國以及境外生產加工注冊企業均已列入《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海關總署對該名單實施動態管理。此外,企業應當在貿易合同簽訂前,在各直屬海關辦理進口肉類產品的檢疫審批手續,取得《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 3.入境時查驗 當肉類產品進入到達口岸后,海關依法對進口肉類產品實施檢疫,并根據監督管理需要,對進口肉類實施現場查驗,海關對進口肉類進行抽樣檢驗,采樣送至實驗室檢測,經檢驗檢疫合格的肉類進口報關后,海關會簽發《入境檢驗檢疫證明》;若經檢驗檢疫不合格,企業應配合海關,做好不合格產品的處置。企業應在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查驗現場、進口肉類指定監管作業場地,配合落實進口肉類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相關信息可在海關總署網站—互聯網+海關—指定監管場地模塊查詢(http://customs.chinaport.gov.cn/carpubquerywebserver/views/queryAppointPlace.html)。 4.入境后監管 一旦發生進口肉類不符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其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情況,進口商應立即停止進口、銷售和使用,實施召回,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并將召回、通知和處理情況向所在地海關報告,最大程度降低對消費者的影響。 實驗室檢測項目 實驗室工作人員依據國家標準、風險警示通報以及許可證要求對樣品進行檢測。進口肉類最為主要的檢測項目包括獸藥殘留、真偽鑒別、微生物和一般理化檢測等。經實驗室檢測合格的,海關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通知貨物放行;檢測不合格的,特別是涉及安全、衛生、環保項目的,海關出具檢疫處理通知書,對貨物作退回/銷毀處理。 1、獸藥殘留檢測 針對豬肉、牛肉、羊肉等肉類產品中的克倫特羅、抗生素等藥物殘留進行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液相色譜一串聯質譜法(LC-MS/MS)在獸藥殘留檢測中應用最為廣泛。 獸藥殘留檢測流程主要分三個步驟。樣品制備:樣品均質、提取、凈化、濃縮;樣品檢測:儀器分析;結果數據處理,填寫原始檢測記錄。 2、真偽鑒別檢測 肉類產品真偽鑒別是品質把控比較關鍵的環節,有不法商人會利用十分廉價的狐貍肉和貂肉,來冒充牛羊驢肉,以牟取暴利。 真偽鑒別檢測流程:首先前期處理樣品,然后通過核酸自動提取儀提取其DNA,并用基因擴增儀把遺傳物質特征放大到儀器辨別,通過與基因數據庫進行對比,最終判斷肉類的真偽。 3、微生物檢測
主要檢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 4、一般理化檢測 一般常規理化檢測主要有水分、pH值、色澤、形態等。 海關溫馨提示 《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是進口肉類食品安全追溯線索,可以一直追溯到國外的屠宰場、養殖場。因此大家在購買進口肉類產品時,一是要向銷售商索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二是可以登錄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企業信息—查詢《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選擇準入名單內的肉類產品進行購買。三是可通過包裝標識來甄別正規進口肉類產品,正規進口肉類產品外包裝須以中文注明:規格、產地(具體到州/省/市)、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信息;內外包裝須注明產地國、品名、生產企業注冊號、生產批號等信息。如果不能提供上述證書信息或者包裝不符合要求,均不是正規進口的肉類產品。 供稿單位:石家莊海關
肉類產品是指動物屠體的任何可供人類食用部分,包括胴體、臟器、副產品以及以上述產品為原料的制品,不包括罐頭產品。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肉類,根據其溫度的不同,主要分為冰鮮肉類和冷凍肉類兩種產品。 進口肉類檢驗檢疫流程 1.進口肉類產品的準入條件 由于肉類是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動物疫病病毒的傳播載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肉類進出口貿易需要獲得相關國家準入許可。進口肉類產品應當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中國與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簽訂的相關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規定的檢驗檢疫要求,以及貿易合同注明的檢疫要求。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肉類產品,海關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暫予適用的標準進行檢驗。 2.入境前準備 海關對進口食品進口商、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實行備案管理,保證進口食品來源可追溯。企業應確認其進口的肉類產品的品種、原產國以及境外生產加工注冊企業均已列入《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海關總署對該名單實施動態管理。此外,企業應當在貿易合同簽訂前,在各直屬海關辦理進口肉類產品的檢疫審批手續,取得《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 3.入境時查驗 當肉類產品進入到達口岸后,海關依法對進口肉類產品實施檢疫,并根據監督管理需要,對進口肉類實施現場查驗,海關對進口肉類進行抽樣檢驗,采樣送至實驗室檢測,經檢驗檢疫合格的肉類進口報關后,海關會簽發《入境檢驗檢疫證明》;若經檢驗檢疫不合格,企業應配合海關,做好不合格產品的處置。企業應在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查驗現場、進口肉類指定監管作業場地,配合落實進口肉類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相關信息可在海關總署網站—互聯網+海關—指定監管場地模塊查詢(http://customs.chinaport.gov.cn/carpubquerywebserver/views/queryAppointPlace.html)。 4.入境后監管 一旦發生進口肉類不符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其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情況,進口商應立即停止進口、銷售和使用,實施召回,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并將召回、通知和處理情況向所在地海關報告,最大程度降低對消費者的影響。 實驗室檢測項目 實驗室工作人員依據國家標準、風險警示通報以及許可證要求對樣品進行檢測。進口肉類最為主要的檢測項目包括獸藥殘留、真偽鑒別、微生物和一般理化檢測等。經實驗室檢測合格的,海關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通知貨物放行;檢測不合格的,特別是涉及安全、衛生、環保項目的,海關出具檢疫處理通知書,對貨物作退回/銷毀處理。 1、獸藥殘留檢測 針對豬肉、牛肉、羊肉等肉類產品中的克倫特羅、抗生素等藥物殘留進行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液相色譜一串聯質譜法(LC-MS/MS)在獸藥殘留檢測中應用最為廣泛。 獸藥殘留檢測流程主要分三個步驟。樣品制備:樣品均質、提取、凈化、濃縮;樣品檢測:儀器分析;結果數據處理,填寫原始檢測記錄。 2、真偽鑒別檢測 肉類產品真偽鑒別是品質把控比較關鍵的環節,有不法商人會利用十分廉價的狐貍肉和貂肉,來冒充牛羊驢肉,以牟取暴利。 真偽鑒別檢測流程:首先前期處理樣品,然后通過核酸自動提取儀提取其DNA,并用基因擴增儀把遺傳物質特征放大到儀器辨別,通過與基因數據庫進行對比,最終判斷肉類的真偽。 3、微生物檢測
主要檢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 4、一般理化檢測 一般常規理化檢測主要有水分、pH值、色澤、形態等。 海關溫馨提示 《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是進口肉類食品安全追溯線索,可以一直追溯到國外的屠宰場、養殖場。因此大家在購買進口肉類產品時,一是要向銷售商索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二是可以登錄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企業信息—查詢《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選擇準入名單內的肉類產品進行購買。三是可通過包裝標識來甄別正規進口肉類產品,正規進口肉類產品外包裝須以中文注明:規格、產地(具體到州/省/市)、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信息;內外包裝須注明產地國、品名、生產企業注冊號、生產批號等信息。如果不能提供上述證書信息或者包裝不符合要求,均不是正規進口的肉類產品。 供稿單位:石家莊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