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生態栽培創新團隊在茶樹根際微生物的挖掘和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以“Diversity in rhizospher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ea varieti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tapping potential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為題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志上。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地理位置(杭州和嵊州)的兩個茶樹品種‘龍井43’和‘中茶108’的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差異。結果表明,茶樹品種和土壤理化性質均會影響茶樹根際微生物豐度。通過比較根際微生物群落的beta多樣性和物種豐度,證明茶園土壤理化性質比茶樹品種對根際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具有更顯著的影響。同一茶樹品種在不同茶園間的根際微生物存在更多的互作節點,表明不同茶園位置可能是影響根際微生物互作網絡的重要因素。叢枝菌根真菌在‘中茶108’的根際中豐度較高,且定殖率要顯著高于‘龍井43’,說明枝菌根真菌可能是提高茶樹抗病性的一種根際有益微生物。本研究為茶樹根際微生物結構與功能解析以及科學利用茶樹根際有益微生物進行茶園病害的綠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我所碩士研究生張政和博士后葛詩蓓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所李鑫研究員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范利超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