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雅安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的重大決策部署,嚴格責任落實,嚴格執行“四個最嚴”要求,積極推進食品安全戰略,持續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
(一)認真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
1.履行工作職責。
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頭履行食品安全職責,多次聽取全市情況報告,研究安排食品安全重點工作。
2.加強督導考核。
堅持目標導向,研究考評細則,細化分解工作,確保完成任務。市委目標績效辦將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工作列入督查督辦范圍,實行動態管理、實時銷賬。
3.強化科技支撐。
積極申報食品安全科技項目,專項經費支持1200 萬元。2021年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名單中,我市有18項科學技術成果獲獎,其中涉及食品安全領域的12項,共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
4.提升應急處突能力。
印發《雅安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試行)》,制定相應的行動子方案和口袋書,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二)切實把好食品安全各道關口
1.嚴把產地環境安全關。
強化在產超標企業監管,推進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清單問題整改。加強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全市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2.嚴把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關。
組織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執法行動、禁用農藥大排查大清理專項行動,保障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共出動執法人員6032人次,檢查農業投入品經營門店5690個次,抽檢農藥樣品40個。
3.嚴把糧食收儲質量安全關。
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做好糧食收購企業資格核查,開展糧食樣品抽樣檢測。督促糧食企業誠信經營、公平競爭。
4.嚴把食品加工質量安全關。
調整優化食品產業布局,引導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嚴格食品生產許可,對344家食品生產企業實施風險分級動態管理,綜合開展監督檢查。
5.嚴把流通銷售質量安全關。
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督促企業誠信經營,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制度。
(三)扎實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
1.開展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專項行動。
綜合開展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和自主監測,采集371件樣品,全市104家醫院共上報3003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監測食源性疾病事件6起,病原學監測201例。備案并公示34個食品安全企業標準。
2.開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
持續推進“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發布《雅安市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保護若干規定》,實現全國范圍內對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保護的系統性地方立法“零突破”。2022年新增綠色食品認證29個。
3.開展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
對全市325家母嬰用品店實施分類監管,打造“示范店”15個,組織開展現場觀摩,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經營行為。
4.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
深入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四川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統”應用率、全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78%。開展學校食堂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2355人次,檢查學校食堂1100個、校園食品經營者64個、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865家,立案60起,罰沒9.45萬元,沒收違法經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26.5公斤。
5.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
開展農村小經營店規范經營建設、專項清理整治和“穿透式”監管,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假冒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9860人次,檢查農村食品經營戶1083戶次,立案216件,罰沒82.51萬元。
6.開展網絡食品安全治理行動。
開展“百家電商平臺點亮”行動,嚴格審查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資質,督促13家餐飲外賣平臺經營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3884戶入駐商家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確保外賣食品安全放心。
7.開展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行動。
持續推進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評定“AA”級批發市場1個、“AA”級農貿市場2個、“A”級農貿市場8個,入場者建檔率達100%,建設經驗受到省食安辦肯定。大力推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全市共開具合格證約133萬張,帶證上市農產品約39萬噸。
8.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
推廣“明廚亮灶”和風險分級管理,創建放心消費街區,推進餐飲行業提檔升級。在每個縣(區)規范建設2個農村集體聚餐點。督促養老機構落實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推動景區、星級旅游飯店和星級農家樂實行“餐前消費確認”,對31個在建項目工地食堂開展全覆蓋檢查,加強對廚余垃圾的全過程監管和規范處置。
9.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深入開展保健食品“五進”科普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辨別及防范能力。深化保健食品行業清理整治,嚴厲打擊保健食品市場違法生產經營、違法宣傳營銷、欺詐誤導消費等行為。
10.開展“優質糧食工程”行動。
推進雅安市糧油質量檢測中心建設,在雨城區、名山區、天全縣建成3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在雨城區、名山區建設3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
11.開展“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
名山區積極創建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雨城區、漢源縣、蘆山縣有序推進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資格復審工作。
12.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全面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形成臺賬清單,明確整改措施,確保問題隱患“銷賬清零”,維護食品安全“全域全年”穩定。對全市15085家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覆蓋檢查,整改風險隱患6961個,查辦案件576件,案值29.4956萬元,罰沒340.7278萬元。
(四)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食品安全抽檢。
統籌推進市、縣兩級農產品、食品抽檢監測工作,完成農產品抽檢3312批次、合格率99.8%,食品安全抽檢5888批次、問題發現率2.50%,食用林產品抽樣200批次。
(五)加強風險預警,開展會商研判。
開展茶葉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會商研判,采取有力措施消除農藥殘留限量超標風險。召開部門聯席會、案件研判會等30余次,摸排核查違法犯罪線索238條次。
(六)強化“兩法銜接”,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查處涉農案件104件、食品安全違法案件615件,立涉食品刑事案件15起(其中列省廳督辦食品案件5起),移送起訴11案38人,依法批準逮捕9件15人、起訴8件29人,彭某某、李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
(七)堅持人物同防,加強冷鏈食品監管。
建設冷鏈集中監管倉5個,對76個冷庫開展風險分級并實施“庫長制”,核酸檢測冷鏈食品樣本9484個、環境樣本5248個、從業人員25226人次,均未發現陽性。現有787名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已全部接種疫苗。檢查冷鏈食品經營戶(冷庫)6140家次,發現問題隱患427個,立案查處18件,罰沒41.72 萬元。開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八)加強宣傳引導,努力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1.廣泛開展宣傳教育。
統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營造良好食品安全工作氛圍。
2.加強信息公開,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主動公開專項整治、監督抽檢、執法辦案信息,通過投訴舉報電話,接收受理食品類投訴舉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
3.積極引導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
開展“你點我檢”活動,激發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我市2021年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調查結果位列全省第5位,較2020年提升2位。
二、特色亮點
(一)探索總結“4462”模式,確保災后食品安全。
在地震發生后總結出“應急狀態下集中供餐食品安全保障‘4462’模式”,為上萬名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提供安全衛生飲食保障,得到省市場監管局充分肯定和推廣。
(二)開展專項整治,服務雅茶產業質量提升。
大力開展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強化源頭治理,嚴格過程監管,實施全鏈條控制,推動茶葉生產加工向企業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產業集約化發展。
(三)加強部門協作,推進食品安全“行刑銜接”。
組建雅安市市場共治執法協調辦公室,探索建立執法部門集中辦公調度機制,靶向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高效快捷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進一步構建市場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