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地落實,深入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努力構建瀘州市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瀘州局積極探索推進食品生產安全清單制管理模式,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取得明顯成效。
一、制好三張清單
采取“1+3+N”模式建立食品安全清單責任體系,即按“一企一檔三清單”思路,建立每個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三張清單,同時,指導企業將三張清單細化到各個崗位,制定相應的制度、流程、考核等其他N個子清單,并以顏色管理的方式明確不同的風險等級和管控要求,從來達到精細化管理目標。在瀘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共梳理出企業風險清單和措施清單各12個,梳理細化崗位責任清單11個,相關制度清單5套。全市已經建立了20個食品類別“清單”模板和與崗位對應的31個原始記錄表格,完成了105家企業清單制定工作。
二、注重三個結合
一是將清單制定與總局、省局開展的“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排查防控工作緊密結合。在組織每個企業開展風險清單、措施清單梳理過程中,督促企業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截止目前,在完成105家食品生產企業“三張清單”制定的同時,排查相關風險問題320個,整改完成309個。
二是將清單制與信息化監管相結合,依托市局預警指揮中心,開發了食品安全清單履責微信小程序,在市局微信公眾號端“酒城e市監”系統構建了食品安全風險清單、食品安全履責上報等模塊,同時建立“一企一碼”,對每一家食品生產企業生成一個二維碼,市局統一免費制作發放給食品生產企業,已經發放615家,實現食品生產企業全覆蓋。消費者、企業、監管者都可通過掃描該二維碼上報、查詢企業有關資質、監管、履責等信息。
三是將清單制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相結合。將各類清單內容分配到最小崗位,通過手機打卡、微信上報等方式將最基層員工履行責任清單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將相關日常履責情況轉化為數據信息推送給企業管理層和監管部門,達到提高企業和監管部門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目的。
三、實現三個提升
通過清單制工作,最終實現企業風險點“亮”起來,工作要求“清”起來,主體責任“明”起來目標。通過明確各崗位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以及小程序中的履責上報等功能,有效提升了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能力。通過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提高了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分析和精準防控能力。通過讓消費者監督、數據分析、信息公示等手段,提高了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近年內我市食品安全工作黨政考核多年全省前列,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信息來源:食品生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