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是江西最大的油茶主產區,也是全國重要的油茶種植區,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示范市。近年來,贛州把油茶產業作為全市農業主導產業來抓,堅持“五做”推進產業活源頭、強鏈條、提品質、樹品牌、暢營銷,形成了油茶林總面積超300萬畝,年綜合產值過百億元的產業集群,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1、高位推動,夯實林業基礎
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油茶種植基礎是第一步。贛州市堅持高位推動,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吳忠瓊同志親自簽發市2022年第2號總林長令,市長李克堅同志親自擔任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將油茶產業發展工作列入林長制年度考核和高質量發展考評內容。市政府出臺了《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統籌安排1.5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油茶低產林改造。同時,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建立“1+4”油茶科技推廣人才體系,打造了100個低產油茶林改造提升示范基地。在江西率先將油茶采后加工機械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推廣油茶機械和水肥一體化設施。試點開展油茶樹體、油茶產量兩項保險,有效降低油茶資源培育經營風險。全面推行良種良法栽培經營,累計新造高產油茶林近150萬畝;成功申報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油茶營造林項目,實施高標準示范任務8.1萬畝。有力推動油茶種植專業化、機械化發展。
2、做好規劃,加快產業集聚
把油茶和食品產業發展有機整合,納入《贛州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高起點謀劃制定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高標準推進油茶資源培育和茶油精深加工,促進茶油品類多元化,副產品多樣化、高值化,建、延、補、強產業鏈條。突出扶優扶強、轉企升規,重點支持江西友尼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齊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做大做強。著眼改造提升、規范發展,走出去向長沙等作坊規范的先行地市取經,將茶油加工小作坊規范提升行動納入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著力打造健康有序的油茶加工市場。同時,把茶油加工作坊作為全市小作坊示范創建的重點對象,明確標準、爭取資金、加強補貼,通過示范創建工作引領和帶動茶油加工點轉型升級。
3、做優平臺,強化技術支撐
為了讓贛南油茶走出去,走得更遠,積極爭取國家級質檢中心落戶贛州,解決油茶產業質量檢驗和技術服務難題。歷經三年努力,2021年國家油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西)順利建成,填補了贛南無油茶專業質檢機構的空白。中心獲得國家資質認定CMA/CAL證書和CNAS認可證書,檢測能力包括國家資質12種產品230個參數,省級資質11種產品129個參數,并充分利用技術能力和專業團隊,主動上門為油茶企業提供產品研發、原材料把關、質量在線監控、成品出廠檢驗等全過程技術服務。先后指導江西齊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油茶企業開發了高壓瞬時冷榨膨化生產、茶油適度加工和副產物茶皂素生物農藥利用等一批新技術,推動開展了“兩種臍橙病原真菌茶皂素復方殺菌劑的研究與開發”等一批項目研究,解決了油茶有益物質生產保留等系列產業技術難題,并累計幫助企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近500人次。
4、做響品牌,提升發展質量
從技術標準入手著力提升贛州油茶品牌“含金量”。堅持政府引導、政企聯動,開展國家油茶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項目建設,成功爭取江西省茶油及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贛州,并組建了油茶頭部企業擔綱的贛南茶油高品質聯盟,形成技術驅動發展的良好格局。制定發布了《贛南高品質油茶籽油》《江西綠色生態 油茶籽油》等團體標準和《地理標志產品贛南茶油》地方標準,推進標準化生產,奠定贛南茶油高品質基礎。規范管理使用“贛南茶油”地理標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配套出臺贛南茶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引導14家企業采用母子品牌形式使用“贛南茶油”品牌。贛南茶油連續5年登上“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百強榜”,2022年晉級5位列百強榜第49位。贛南茶油產品申請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第2批保護清單。贛南茶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示范區籌建名單。
5、做活營銷,提高市場份額
拓展產品營銷,統一贛南茶油高品質聯盟形象標識和包裝設計,組織聯盟企業赴北上廣一線城市宣傳推介,支持在央視等媒介投放產品廣告,靈活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各類宣傳,樹立贛南茶油的高品質形象。加強品牌營銷,發布《贛南油食記》《紅土地上油茶香》等專題宣傳片,推進贛南茶油入駐國家部委機關展示展銷活動,舉辦“我為江西山茶油、贛南茶油代言”短視頻及攝影大賽,全方位營造贛南茶油綠色形象。深化文化營銷,精心籌備的首屆江西油茶文化節在贛州南康區開幕,通過舉辦文化節開幕式、油茶產業發展論壇、油茶產業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以及油茶產品美食文化體驗、茶油文藝作品創作等系列活動,展示贛南茶油產品特色,宣傳和展現贛南油茶產業發展成果,全方位提升贛南茶油影響力。
來源:食品生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