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分析師以及任何關注糧食和農業過去、現在和未來道路的人士,現在都能得到一個最新的多合一工具,用以仔細研究在世界農業糧食體系中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發布了年度統計年鑒,其中包含數百頁分類數據,涵蓋全球農業就業、農產品貿易、肥料和農藥使用以及環境和氣候因素等主題。年鑒匯集了眾多關鍵政策相關信息,可以輕松快速地訪問。
《2022年世界糧食及農業統計年鑒》提供可下載數字版和印刷版口袋書。
糧農組織統計司司長何塞·羅塞羅·蒙卡約說:“糧農組織高度重視數據和統計數據,將其作為我們推動可持續發展努力核心的全球公共產品。糧農組織致力于確保免費獲取最新、可靠、及時和可信的數據,這些數據是確定通往更可持續和公平的農業糧食體系和一個沒有饑餓的世界的道路所必要的。”
2022年版圍繞四個主題章節展開:一個是關于經濟維度;一個是關于商品生產、貿易和價格;一個是關于糧食安全和營養;一個是關于農業可持續性和環境方面的問題。除了在全球和區域層面進行的評估外,它還包含從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FAOSTAT)數據平臺的20000多個指標中提取的詳細數據,該平臺可免費訪問,其中的指標涵蓋超過245個國家和地區。
主要事實
自2000年以來,作為糧食安全關鍵指標的膳食能量供應量在所有地區均有所上升,其中亞洲地區上升幅度最大。現在世界平均水平為每人每天2960卡路里,增長了9%,最高水平為歐洲和北美的每人每天3540卡路里。
當前,約有8.66億人從事農業工作,占全球勞動力的四分之一以上,創造了3.6萬億美元的附加值。與2000年相比,這些數字表明經濟價值增長了78%,而參與生產的人口減少了16%,其中非洲的增長速度是這一數字的兩倍。
自2000年以來,甘蔗、玉米、小麥和水稻等主要作物的產量從2000年到2020年增長了52%,達到93億噸。在此期間,植物油產量增長了125%,而棕櫚油產量增長了236%。以雞肉為首的肉類產量增長了45%,而水果和蔬菜的增長率為 20%或更低。
甘蔗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作物,年產量為19億噸。其次是玉米,為12億噸。
全球食品出口額已增至1.42萬億美元,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3.7倍。
在世界范圍內,按毛額計算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是美國、荷蘭和中國。到目前為止,按凈額計算最大的出口國是巴西,其次是阿根廷和西班牙。最大的凈進口國是中國、日本和英國。
地球表面約有47.4億公頃是農業用地,包括草地和牧場以及農作物。這個數字比2000年下降了3%,但按人均計算下降了6倍,非洲再度領先。
全球農藥使用量在2012年達到頂峰,并在2017年開始下降。每公頃農藥使用量最高的國家是圣盧西亞、馬爾代夫和阿曼。
氣候和環境因素
《統計年鑒》還利用了FAOSTAT豐富且不斷增長的氣候和環境因素信息集,氣候和環境因素與農業糧食體系相互影響。
2021年平均氣溫比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氣溫升高1.44°C。歐洲的升溫幅度最大,其次是亞洲;大洋洲報告的變化最小。
2000年至2020年間,農業用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4%,其中70%是在農場中產生的。
牛羊肉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部分,牛肉的平均排放量是雞肉的50倍。谷物的排放強度要低得多,盡管大米的排放量是小麥和粗糧的五倍多。
不同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率變化很大,反映出生產效率的巨大差異。例如,非洲牛肉的排放強度幾乎是歐洲的四倍。
糧農組織《章程》第1條規定,糧農組織應“收集、分析、闡明和傳播關于營養、糧食和農業的情況”。上述信息以及《統計年鑒》中更為豐富的信息可以幫助確定如何以及在何處制定和實施對實現“四個更好”具有更大影響的舉措: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這是糧農組織《2022-2031年戰略框架》的核心所在。
相關鏈接:
《2022年世界糧食及農業統計年鑒》:
https://www.fao.org/3/cc2211en/cc2211en.pdf
數字報告:
https://www.fao.org/3/cc2211en/online/cc2211en.html
口袋書:
https://www.fao.org/3/cc2212en/cc2212en.pdf
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
https://www.fao.org/faostat/zh/#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