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漁業協會(National Fisheries Institute, NFI)預計,2023年年底之前,拜登政府有望解決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中國海產品貿易關稅問題。
最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決定在2023年9月30日之前,對十多種海產品實施301項關稅豁免,涉及黑線鱈、阿拉斯加鲆鰈、帝王蟹、雪蟹、珍寶蟹等品種。雖然中國原產的羅非魚、魷魚、蝦類、鰻魚、鮰魚、梭子蟹、小龍蝦等商品并未進入豁免清單,但NFI表示,中美貿易戰的轉機可能就在眼前,因為美國即將為這期四年的關稅進行必要性審查。
NFI政府事務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Robert DeHaan告訴UCN,那些已取得關稅豁免延長的商品是一個重要信號,2022年3月美國首次對阿拉斯加鲆鰈、黑線鱈、蟹類等商品實施關稅豁免,總價值可能超過了3億美元,現在這些商品的關稅豁免期延長到2023年9月30日。
“美國海產業最希望得到的關稅減免機會可能并不是貿易戰本身的解決方案,而是即將進行的四年期‘強制必要性審查’,各單位將在1月17日之前發表評論,USTR將在接下來的數月進行下一步審議。”DeHaan說。
“我們確實抱有希望,這是我們的底線。”DeHaan說,“USTR在必要性審查中明確表示,將考慮取消一些關稅,這將是真正的逐步取消各組關稅,或者取消個別關稅。”
DeHaan繼續說道:“因此,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希望,在必要性審查結束時,希望在明年9月目前的關稅豁免條款到期之前,他們會做出新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把更多海產品從關稅名單中剔除。
DeHaan表示:“我相信拜登政府從一開始就非常嚴肅地對待與中國之間的爭議,因為兩國擁有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關系。海產品貿易的爭議主要還是因為它影響了美國許多低收入家庭。貿易戰還導致了美國出口商在全球最大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和準入機會大幅下降的問題。”
受貿易戰影響,美國與中國的海產品貿易額逐年收縮,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47.3萬噸海產品,價值13億美元,2021年下降至30.1萬噸,價值8.8億美元。2022年前10個月,美國向中國出口26.9萬噸海產品,出口額8.48億美元。
截至目前,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尚未公布11、12月針對中國的出口數據,業內分析認為,2022年的出口額將超過2021年,但仍然無法達到2017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