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國茶葉學會以線上形式召開了《狗牯腦茶沖泡技術規程》《海南大葉種茶樹苗木扦插技術規程》《海南大葉種茶樹栽培技術規程》《海南五指山紅茶加工技術規程》等4項團體標準的審定會。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江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海南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參加此次會議。
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金壽珍正高級農藝師主持此次審定會議。與會專家聽取了各項團體標準申報起草情況和主要內容的報告,認真審查了團體標準送審稿及相關材料,在質詢和討論后認為:《狗牯腦茶沖泡技術規程》等4項團體標準編寫規范,符合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標準內容完整,結構設置合理,可操作性強,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市場指導意義。專家組一致同意4項團體標準通過評審,并建議修改后發布。
《狗牯腦茶沖泡技術規程》聚焦最能體現狗牯腦茶品質特征的三個級別茶樣,以其多次沖泡技術研究結果為基礎,規定了茶葉沖泡的條件、方法,以及沖泡溫度、時間和茶水比等的最適參數,使狗牯腦茶的品質特色能夠充分地展現,有利于其宣傳與推廣,讓消費者在品茗時能更好地感受到茶葉的優異品質,將有效促進狗牯腦茶市場占有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海南大葉種茶樹生長快、發芽早、持嫩性強,每年最多可采七八輪。與中小葉種相比,屬于芽重型品種;與云南大葉種相比,更適應于海南高溫、高濕、干旱地區種植。早在20世紀50年代,海南即有人工栽種海南大葉種茶的歷史記錄,但隨著市場需求變化、產業轉型等原因,茶園面積不斷縮減。如今為了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為了讓海南大葉種茶重回人們視野中,海南省五指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研制團體標準《海南大葉種茶樹苗木扦插技術規程》《海南大葉種茶樹栽培技術規程》《海南五指山紅茶加工技術規程》。系列規程的研制將對海南大葉種茶樹的推廣種植及海南五指山紅茶品質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