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獲悉,2月27日,隨著世界單套規模最大的80萬噸/年苯乙烯裝置投產,中國石油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260萬噸/年對二甲苯煉化一體化項目打通全流程并全部產出合格產品,實現一次開車成功,進入全面生產階段。
廣東石化項目位于廣東省揭陽市,占地920公頃,相當于45個鳥巢大小,被列為廣東省制造業“十四五”規劃重點支持的四大油氣煉化基地之一。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654億元,是中國石油集團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項目建設高峰時期,4萬余人奮戰在現場,共用到60多萬張設計圖紙、1萬多臺工藝設備、411萬立方米混凝土、27萬噸鋼結構、3377公里工藝管線……經測算,項目使用的混凝土能澆筑22個鳥巢,鋼結構能搭建41個水立方,管線能從廣州鋪到哈爾濱。
10余年間,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從不到50%攀升至71.2%,原油進口量從2億噸增至5億噸。與此同時,世界油氣資源劣質化加劇,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產量早已超過原油總產量的3/4。2023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作為國內外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質重油的石化基地,廣東石化的投產將有力支撐我國乙烯產能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乙烯需要大量進口、高端化工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問題。
標普全球中國石油研究總監史豐蕾認為,與存量產能相比,廣東石化原料適應性更強,可以實現重質、劣質原油的深加工,通過拓展原料的可獲取性,提升了供應安全及加工的經濟性。在產品結構上,廣東石化的煉化一體化程度較高,屬于高附加值綜合型煉廠。我國目前已經面臨煉油產能相對過剩,而石油化工基礎原料供不應求的局面。廣東石化等國內項目的投產,同時兼顧油化高轉化率和商業性、規模性,通過較為成熟的經典加工路線,保證了投資經濟性和產品結構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