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興安盟“源在興安”地方特色奶制品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全盟市場監管系統職能優勢、專業優勢、人才優勢,重點抓好以下6項工作。
一是強化地方特色奶制品標準化建設。完善集產地環境、奶畜繁育養殖和飼草、奶制品加工、儲運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進一步加強地方特色奶制品產業全鏈條關鍵環節控制相關標準的研制,支持和鼓勵地方特色奶制品企業、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逐步完善滿足興安盟地方特色奶制品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地方特色奶制品相關企業對各類標準和規范實施的監督檢查,指導開展地方特色奶制品生產加工、經營銷售、運輸儲藏、衛生管理等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幫助企業取得奶制品商品條形碼。
二是指導屬地加強奶制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建設。大力發展地方特色奶制品生產企業,幫助具有傳統奶制品發展優勢旗縣,深入推進食品小作坊轉型升級。指導、幫扶奶制品加工小作坊獲取SC食品生產許可證。扶持奶制品手工坊采用新型包裝材料和工藝,創新包裝設計,提高包裝水平。支持旗縣在奶源充足、生產環境基礎條件好、消費群體集中的地區,建設奶制品示范園區。強化行業風險管控,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原料進貨查驗,加強生產加工和食品安全控制,確保生產加工場所、設施設備、生產工藝、從業人員健康、安全管理、包裝貯存與運輸、食品標識等方面滿足相應要求。協助做好園區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生產企業車間總體布局。嚴厲打擊“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制假售假、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加強行刑銜接,凈化地方特色奶制品市場,營造安全健康的生產消費環境。? ?
三是加強產品檢驗檢測服務。逐步建立地方特色奶制品檢驗檢測服務體系。鼓勵手工坊就原奶、半成品、成品中的關鍵指標自行檢驗或委托第三方檢驗,提升產品質量。盟旗兩級市場監管檢驗檢測機構要立足奶制品企業手工坊產品檢驗檢測需求,提供方便、快捷、權威的檢驗檢測服務,對檢驗人員進行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培訓。指導奶制品加工園區實驗室建設,配齊檢驗設備,配備專兼職檢驗人員,支持實驗室檢驗資質認證,滿足園區檢驗需求。將地方特色奶制品納入盟、旗兩級食品安全抽檢計劃,利用實驗室或移動檢驗車開展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
四是強化商標品牌建設。支持做強做優自有品牌。督促奶制品手工坊、食品生產企業加強商標品牌培育和管理,規范使用商標,結合那達慕、消夏節等文化節慶活動,突出宣傳自有品牌。培育奶制品地理標志。積極開展地理標志挖掘和培育活動,鼓勵各地立足奶制品產業實際,挖掘培育凝聚地理特色、歷史積淀、品質優勢的奶制品地理標志,提高地方特色奶制品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努力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在加強“源在興安”區域公用品牌使用的基礎上,創建地方特色奶制品區域公用品牌,供內部成員共同使用,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提升品牌美譽度,擴大品牌價值,形成品牌效應。加大地方特色奶制品優秀品牌培育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積極開展第三批“蒙字標”認證企業培育。
五是暢通產品銷售渠道。打破人為設置的銷售壁壘和障礙,引導商場超市設立地方特色奶制品銷售專柜專區,推動地方特色奶制品進入商場超市銷售,鼓勵產品質量合格的手工坊產品直供餐飲單位。支持開設地方特色奶制品連鎖專賣店,打造標桿示范店。
六是加大宣介推廣力度。充分運用廣播、報刊、電臺等傳統媒體及新興媒介開展地方特色奶制品品牌宣傳,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公眾認知認可度。通過交易會、展覽會、網絡銷售平臺等渠道,加強對地方特色奶制品的宣傳推介,帶動地方特色奶制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品牌塑造、推廣銷售等工作,不斷擴大地方特色奶制品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