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SeafoodNews 4月7日消息,隨著天氣變暖,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迎來海產品捕撈季,盡管小龍蝦是淡水產品,但在海產品中仍占主導地位。
作為美國第二大海產品供應地,路易斯安那州以盛產小龍蝦、蝦、螃蟹、牡蠣和短吻鱷等海產品聞名。
根據路易斯安那州海產品推廣和營銷委員會的數據,路易斯安那州每70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個與海產業有關,該行業每年為該州帶來超過24億美元的經濟收益。
據路易斯安那州小龍蝦促進和研究委員會稱,路易斯安那州在淡水小龍蝦養殖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生產比重占90%以上。
蝦是路易斯安那州第二大物產豐富的甲殼類動物,2018年的捕撈量9700萬磅,價值1.2億美元,占美國捕撈蝦總量的33%。
路易斯安那州的螃蟹捕撈業主要依賴商業藍蟹漁業,2021年路易斯安那州漁民捕撈了約4740萬磅藍蟹,價值9000萬美元。自1997年以來,藍蟹的商業捕撈量一直保持在每年4000萬磅以上。
路易斯安那州海產業的第四大支柱是牡蠣。根據路易斯安那州野生動物和漁業部的報告,路易斯安那州每年平均捕撈1100萬磅牡蠣,一直超過墨西哥灣其他所有州。路易斯安那州不僅在牡蠣產量上領先于墨西哥灣南部,而且占全國牡蠣產量的50%。
路易斯安那州的漁業已經受到進口海產品的壓力,同時,惡劣天氣也阻礙該州獲得可觀的收獲,2020年和2021年的颶風對海產業的破壞性尤其大。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農業中心和路易斯安那州野生動物與漁業部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颶風勞拉、德爾塔、澤塔和艾達的登陸給海產業造成了超過5.7億美元的收入和資源損失,包括路易斯安那州22個沿海區的漁業,以及價值1.18億美元的牡蠣和鰭魚等自然資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