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_91国视频在线_97av免费视频_韩国日本一级片

二維碼
云推搜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資訊 » 食品 » 正文

2022年黑龍江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長期發生趨勢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2-28 02:00:11    來源:云推搜網    作者:云推小編    瀏覽次數:569    評論:0
導讀

根據病蟲基數、種植結構、作物布局及氣候等因素,經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2年黑龍江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總體為中等發生,發生程度重于2021年,接近常年。

  根據病蟲基數、種植結構、作物布局及氣候等因素,經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2年黑龍江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總體為中等發生,發生程度重于2021年,接近常年。其中,粘蟲、草地螟呈局部偏重發生趨勢;水稻稻瘟病偏重流行風險高,馬鈴薯晚疫病、大豆根腐病將偏重發生,小麥赤霉病偏重發生風險較高;玉米螟、大豆食心蟲總體中等發生,局部縣份偏重發生;玉米大斑病、大豆蚜蟲、水稻潛葉蠅、水稻負泥蟲中等發生;土蝗、水稻二化螟偏輕發生;水稻紋枯病、稻曲病、雙斑螢葉甲、苜蓿夜蛾、稻飛虱等病蟲害呈上升趨勢。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檢疫性病蟲害發生區域將進一步擴大。春季農田草害重于常年。農田鼠害偏重發生,為害將重于去年。     一、突發性、雜食性重大蟲害     (一)發生趨勢     1.草地螟種群數量將進一步恢復,總體偏輕發生,若境外蟲源大量遷入,中西部地區局部地塊將偏重發生。     2.二代粘蟲、三代粘蟲總體偏輕發生,主遷飛通道的重點縣份個別草荒較重的玉米田塊將出現集中為害。     3.土蝗偏輕發生,重點發生區域為中西部農牧交錯區,發生種類主要為亞洲小車蝗、大墊尖翅蝗、毛足棒角蝗、中華稻蝗、寬翅曲背蝗等;亞洲飛蝗發生可能性低。     4.草地貪夜蛾存在少量蟲源遷入我省的可能。     (二)預測依據     1.草地螟種群數量上升。草地螟近幾年種群恢復跡象明顯。2021年,內蒙古一代成蟲高空燈日單燈最高誘蛾量達到25萬頭,是第四個爆發周期起始年(2018年)的15倍;我省高空燈、自動蟲情測報燈累計誘蛾4520頭,誘蛾量明顯高于前兩年。我省草地螟境外蟲源地蒙古國去年多個省份7月份幼蟲密度較高、為害嚴重;8月份高空燈蛾峰日最高誘蟲量達68萬頭,是上年的2.5倍。     2.粘蟲越冬區蟲源基數偏低。據全國監測網2021年夏末秋初高空測報燈監測,華北南遷蟲量較高,黃淮、江淮、華南和西南南遷蟲量偏低,各監測點總誘蟲量比2008年~2020年均值減少82%。     3.土蝗基數較低。據2021年15個重點縣份233個監測網點秋季越冬基數調查,土蝗越冬卵量全省平均0.6塊/m2,卵粒數17.6粒/塊,較2011年-2020年均值分別減少0.7塊和0.4粒。亞洲飛蝗去年秋季適生區未查到越冬卵塊。     4.草地貪夜蛾蟲源區蟲量低。據全國監測網監測,2021年見蟲縣份為1231個,較上年減少195個;發生面積為1981萬畝,較上年減少2%。草地貪夜蛾去年發生最北界為遼寧省錦州市義縣,與2020年基本一致,成蟲于2021年9月2日遷入,未見幼蟲。截至2022年2月9日,草地貪夜蛾在云南、廣東、四川、廣西、海南、福建等6省份157個縣累計幼蟲發生153萬畝,同比增加3.8%,經防控總體發生程度較輕。     5.雜食性害蟲喜食作物面積大。預計2022年我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將在2.18億畝以上,其中粘蟲喜食的玉米、水稻、小麥、谷糜等禾本科作物種植面積仍將保持在65%以上。草地螟喜食的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加1000萬畝以上,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也將進一步增加。     二、水稻病蟲害     (一)發生趨勢     1.稻瘟病有偏重流行風險,以穗頸瘟為主。     2.二化螟偏輕發生,部分縣份局部地塊為害將加重。     3.水稻紋枯病中等發生,中南部老稻區及東部稻區局部偏重發生。     4.水稻潛葉蠅、負泥蟲中等發生,局部地區偏重發生。     5.其它病蟲害:水稻惡苗病中等發生,部分地區偏重發生;水稻立枯病、青枯病、綿腐病等苗期病害及水稻細菌性褐斑病、鞘腐病、穗腐病等中后期病害將重于常年;局部地區發生的稻曲病、稻飛虱、稻螟蛉、稻搖蚊等病蟲害發生呈上升趨勢。     (二)預測依據     1.主要病害菌源豐富。水稻稻瘟病、紋枯病、鞘腐病是我省水稻上的主要病害,每年發生較普遍,且均有較重發生地塊,稻曲病近年個別縣份發生較重,田間病菌積累較多。     2.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情況仍較突出。今年我省龍粳31、綏粳18、龍粳57、五優稻4號、綏粳27等主栽品種種植面積預計占50%以上,尤其五優稻4號種植面積占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的近80%;龍粳31種植面積在同江、樺南、湯原占40%以上;綏粳18種植面積在北林區占近50%。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利于稻瘟病等病害大面積流行。     3.多數主栽品種稻瘟病抗性不高。近年我省在40個水稻主產縣份設立41個稻瘟病田間抗性監測圃,累計對504個主栽品種進行抗病性監測,其中發病品種占55.4%,病情指數大于22的感病品種79個,占15.7%。實驗室對38個縣份的稻瘟病菌進行單孢分離,并分別對當地主栽品種進行接種測定,233個品種中發病風險等級較高、高和極高的品種占45.5%,整體抗病性仍較差。     4.二化螟基數總體偏低。2021年秋季調查,水稻二化螟全省平均百稈活蟲1.4頭,較常年下降26.2%,略高于2020年;但饒河和五常百稈活蟲分別為4.5頭和2.5頭,較去年分別增加73.1%和25%。     5.氣象及栽培條件利于發病。據氣象預報,我省春季氣溫略高,降水略多,但時空分布不均,降水多在后春,對水稻苗床病害、水稻潛葉蠅發生有利。夏季降水正常略多,存在明顯低溫時段,對稻瘟病等中后期病害發生流行有利。近年監測調查,我省水田50%以上的地塊植株密度高于標準密度上限,20%的地塊施肥量超過常年用量,均利于稻瘟病、紋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等病害發生。     三、玉米病蟲害     (一)發生趨勢     1.玉米螟發生程度呈上升趨勢,全省總體為中等發生,部分越冬基數較高的縣份偏重發生。     2.玉米大斑病總體中等發生,南部及東部部分縣份偏重發生。     3.地下害蟲金針蟲、地老虎、蠐螬等及苗期害蟲蒙古灰象甲、斑須蝽等輕發生。     4.其它病害。玉米絲黑穗病、瘤黑粉病局部地區偏輕至中等發生;北方炭疽病、灰斑病、鞘腐病、紋枯病、小斑病、褐斑病等次要病害發生呈上升趨勢。     5.其它蟲害。雙斑螢葉甲、玉米蚜蟲等總體偏輕發生,局部地塊偏重發生。     (二)預測依據     1.主要害蟲越冬基數低。2021年秋季扒稈調查,全省玉米主要種植縣份玉米螟百稈活蟲加權平均為24.6頭,僅高于上年,為歷年來次低年份,低于近20年來平均值78.2%,但部分縣份增幅較大。穆棱、北安、賓縣、訥河、富裕、拜泉、梅里斯、望奎、北林、青岡、杜蒙等20個縣份百稈活蟲數量超過防治指標(30頭/百稈),較上年增加9個縣份,其中穆棱、北安分別達到120頭和86頭,同比分別上升105.1%和168.8%。去年秋季調查以金針蟲、蠐螬、地老虎、螻蛄為主的地下害蟲,越冬基數為0.18頭/m2~0.31頭/m2,比近年均值低0.07頭/m2~0.19頭/m2。     2.栽培措施對病蟲害發生總體有利。秸稈還田、免耕種植、長期連作及密植等栽培措施,利于田間病蟲源積累,對病蟲害發生流行有利。我省玉米田機械收獲比例超過95%,秸稈粉碎及還田,影響玉米螟等害蟲越冬,對其發生不利。     3.氣象條件總體利于病蟲害發生。據氣象預報,全省氣溫正常略高,降水正常略多,對玉米部分病蟲害發生有利。夏季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干旱條件利于玉米蚜蟲、雙斑螢葉甲等蟲害發生。     四、大豆病蟲害     (一)發生趨勢     1.大豆食心蟲總體中等發生,局部縣份偏重發生。     2.大豆蚜蟲中等發生,主要發生區在東南部淺山區越冬寄主較多的縣份。     3.大豆紅蜘蛛總體偏輕發生,在東部及南部部分縣份中等發生,苜蓿夜蛾在東部和北部大豆主產區個別地塊偏重發生,豆稈黑潛蠅、雙斑螢葉甲偏輕發生。     4.蠐螬、地老虎、大豆根潛蠅、大豆薊馬、二條葉甲、蒙古灰象甲、粟莖跳甲、網目沙潛等地下害蟲與苗期害蟲偏輕發生。     5.大豆根腐病總體偏重發生,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菌核病偏輕發生,大豆霜霉病、灰斑病、褐斑病、細菌性斑點病等中后期葉部病害將重于常年。     (二)預測依據     2021年秋季調查,大豆食心蟲全省平均蟲食率為3.7%,低于2015年~2020年均值0.1個百分點。全省超過防治指標(5%)的縣份有16個,較2020年增加9個,其中明水、尚志、寶清、北安、五大連池、遜克蟲食率分別為10.5%、10.2%、7.5%、6.7%、6%、5.3%。大豆蚜蟲2021年輕發生,蟲源基數較低。雙斑螢葉甲、苜蓿夜蛾去年發生較普遍,為今年發生提供了一定的蟲源基礎。去年秋季調查,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越冬基數分別為0.27頭/m2、0.21頭/m2,比近五年均值分別低0.11頭/m2和0.19頭/m2。秸稈還田、免耕、長期連作等栽培措施有利于病蟲源積累。據氣象預報,春季播種期及出苗期北部和東部大豆主產區農田發生局地內澇的風險在80%以上,利于大豆根腐病發生。中西部地區春旱風險較大,利于地下害蟲發生為害。夏季降水略多,但時空分布不均,預計牡丹江以及周邊地區出現階段性干旱的風險較大,利于大豆蚜蟲、大豆紅蜘蛛發生為害;北部及東部大豆主產區降水比常年多1成左右,利于病害發生。     五、馬鈴薯、蔬菜、小麥及經濟作物主要病蟲害     1.馬鈴薯病蟲害。馬鈴薯晚疫病是我省馬鈴薯最重要病害,常年發生較普遍,田間菌源豐富,大部分品種抗病性較差,且馬鈴薯重迎茬種植較普遍,預計馬鈴薯晚疫病偏重發生。馬鈴薯早疫病、黑脛病、瘡痂病、黑痣病、軟腐病等病害發生呈上升趨勢;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總體輕發生,個別地塊中等發生。     2.蔬菜病蟲害。我省設施蔬菜生產主要以番茄、黃瓜、辣椒、菜豆等為主,露地蔬菜生產主要以白菜、甘藍、圓蔥、茄子、辣椒、菜豆等為主。主要病害有番茄灰葉斑病、葉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辣椒疫病、莖基腐病、黑斑病,黃瓜霜霉病、角斑病、靶斑病,菜豆銹病、炭疽病、疫病、灰霉病,白菜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甘藍黑腐病、軟腐病,茄子黃萎病,圓蔥軟腐病、霜霉病,預計建設標準不高、多年連作、栽培管理和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設施蔬菜病害及降雨偏多、排水不暢的部分露地菜田病害將偏重發生。設施蔬菜作物蟲害以斑潛蠅、白粉虱、蚜蟲、薊馬、葉螨為主,總體偏輕發生,部分棚室中等發生。露地蔬菜蟲害總體偏輕發生,以小菜蛾、菜青蟲、甘藍夜盜、蚜蟲、薊馬、潛葉蠅、蘿卜蠅、葉螨、跳甲、二十八星瓢蟲等為主,其中部分地區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盜、跳甲等偏重發生。     3.小麥及其它經濟作物病蟲害。我省夏季降水正常略多,有明顯低溫時段,小麥赤霉病偏重發生風險較高;小麥根腐病、散黑穗病、麥蚜偏輕發生。向日葵菌核病、黃萎病、黑斑病、霜霉病、向日葵螟,谷子谷瘟病、胡麻斑病、白發病,高粱黑穗病、高粱蚜,西甜瓜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等病蟲害中等發生。萬壽菊葉部病害及中藥材的根腐病、銹病、霜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病害將加重發生。瓜類等經濟作物苗期跳甲偏重發生。     六、檢疫性病蟲害     我省重點監測和防控的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有馬鈴薯甲蟲、蘋果蠹蛾、稻水象甲、大豆疫病、腐爛莖線蟲、瓜類果斑病、黃瓜黑星病、番茄潰瘍病、水稻白葉枯病、馬鈴薯粉痂病等,其中馬鈴薯甲蟲、蘋果蠹蛾為國家一類病蟲害,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為我省二類病蟲害。我省對俄邊境線長達3000公里、一類口岸25個,對俄農業開發不斷深入,農產品貿易往來頻繁,加之臺風等多重因素影響,俄羅斯境內馬鈴薯甲蟲等疫情侵入我省風險加大。受自然擴散、雨水增多和大豆擴種、多年連作等因素影響,稻水象甲和大豆疫病等疫情呈逐步擴散蔓延態勢,預計2022年疫情發生區域仍將進一步擴大。腐爛莖線蟲等其它疫情基本穩定。     七、農田草害     我省旱田目前已形成土壤封閉+苗后莖葉除草、水田已形成“兩封一補”或“一封一殺”的化學除草技術體系,無論旱田還是水田,土壤封閉除草均占據主導地位。由于土壤封閉除草的主要除草劑品種較少,且超量使用現象較普遍,加快了雜草群落演變,抗性雜草危害加劇。據監測,我省大部分稻區稗草種群對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抗性較高,野慈姑、雨久花對吡嘧磺隆、芐嘧磺隆抗性較高;玉米田狗尾草、馬唐對煙嘧磺隆、莠去津及其混劑抗性較高;大豆產區反枝莧對氟磺胺草醚抗性較高。另據氣象部門預測,我省春季氣溫略高,降水略多,但時空分布不均,降水多在后春,土壤墑情較好,有利于雜草發生;加之降雨頻繁也將影響適期施藥作業,預計今春農田草害將重于常年。     八、農田鼠害     據2021年秋季全省41個重點縣份田間鼠情監測,平均百夾捕獲率為6.6%,較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低于常年0.8個百分點。其中百夾捕獲率超過10%的縣份占比14.6%,較去年增加1個百分點。近年來保護性耕作面積增加,同時去年入冬以來各地普遍降雪,全省各地農田均有積雪覆蓋,氣溫接近常年,對害鼠越冬與生存繁殖較為有利。預計春季田間害鼠種群密度將進一步回升,未開展統一滅鼠的農田區域鼠害將偏重發生,為害將重于去年;重點發生區域為西部農草交錯區、沿江流域、部分水田區及蔬菜和經濟作物主產區。   來源: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 
 
(文/云推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云推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云推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lfxiangjie.com/news/show-229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2021 云推網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