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是食品的一種重要品質性狀,相較于普通大米,香米因具有誘人的香味而更受消費者的青睞,進而產生更高的經濟價值。2-乙酰-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是香米產生香味的重要揮發物,水稻甜菜堿醛脫氫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BADH2)的不同突變類型均可以導致2-AP積累,產生香味(Okpala et al., 2019)。科學家發現這一機制在水稻、玉米、高粱、大豆、黃瓜等作物中均是保守的。目前,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已獲得香稻品種(Tang et al., 2021)和香型玉米材料(Wang et al., 2021)。
高粱用做主食、飼料作物、釀造業以及生物能源產業原料。創制香型高粱材料,培育稻花香型高粱品種,將引領高粱作為高粱膳食纖維食品、釀酒、釀醋、飼草動物飼料等產業的高品質發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謝旗研究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高粱中首次敲除了高粱SbBADH2基因,創制了新型香高粱。相比于野生型,sbbadh2突變體的種子和葉片均散發出獨特的茉莉花香味,通過LC-MS檢測到突變體籽粒和葉中2-AP含量的顯著積累。在突變體干種子中,2-AP含量達0.177 mg/kg,在突變體植株嫩葉中2-AP含量高達0.801mg/kg。全株高粱是青貯飼料的第二大來源,因此,研究開展了草食動物的喂食試驗。研究將野生型和sbbadh2突變植株葉子烘干磨成粉,分別均勻混入飼料中進行標準的兔子飼喂實驗。結果表明,相比于野生型對照,添加sbbadh2香高粱植株干粉的飼料,對兔子更具有吸引力,顯著提高了兔子的采食量(如圖)。該研究證實了香型高粱的秸稈提高了食草動物的采食量,將對畜牧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DOI:10.1111/jipb.13232)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種子精準設計與創造”與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
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創制出新型香高粱,種子和葉片均散發出獨特的茉莉花香味
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創制出新型香高粱,種子和葉片均散發出獨特的茉莉花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