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3月13日消息:截至2022年3月11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價格繼續上漲,其中芝加哥大豆期貨達到17美元,創下近10年新高,主要因為南美大豆產量繼續調低,美國大豆出口呈現反季節增長,全球植物油走勢火爆,北美春播競爭激烈,美國通脹高企預期,也促使投機資金將大宗商品當作對沖通脹的硬通貨。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2年5月大豆期約報收16.76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15.5美分或0.96%。美灣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8.02美元,比上周上漲21.5美分或1.21%。Euronext交易所2022年5月油菜籽期約報收904.75歐元/噸,比一周前上漲84歐元或10.2%。洲際交易所(ICE)的5月油菜籽期約報收1131.20加元/噸,比一周前上漲56.40加元或5.2%;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707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上漲12美元或1.73%。大連商品交易所2022年7月大豆期約報收6,196元/噸,比一周前下跌40元或0.6%。周五美元指數報收99.13點,比一周前上漲0.6%。
俄烏局勢前景不明,美國制裁引發全球大宗商品上漲,通脹壓力驟增
俄烏局勢繼續牽動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令交易員神經高度緊張。周五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會面時說,俄談判代表表示談判有一些積極的轉變。周日俄羅斯稱3月14日將繼續和烏克蘭舉行會談。俄羅斯談判小組成員列昂尼德·斯盧茨基周日表示會談取得重大進展,可能很快簽署一項協議。斯盧茨基也是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他預期俄烏代表團可能在未來幾天達成共同立場,并形成可簽署的文件。烏克蘭總統助理米哈伊爾·波多利亞克也表示雙方正在接近達成妥協。周末期間俄軍全面恢復古對烏克蘭多個地點的地面以及空中進攻,其中包括空襲靠近波蘭邊境十幾公里的一個烏克蘭軍事基地。
與此同時,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持續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本周美國和英國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大宗商品市場的劇烈波動已經成為常態。周一(3月7日)布倫特原油觸及139.13美元,WTI原油觸及130.50美元,均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天然氣價格接近紀錄。小麥和銅的價格接近歷史最高點。周二倫敦期鎳在短短幾個小時里翻倍,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停止了該金屬的交易。隨著世界經濟從疫情中復蘇,商品需求普遍增長,而西方和俄羅斯圍繞烏克蘭的對峙導致俄羅斯大宗商品出口面臨中斷風險,因此一些投資者押注大宗商品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持高企。這也促使更多資金涌入大宗商品期市做多。自2022年年初以來,投資者已經向以大宗商品為重點的ETF和共同基金輸入了105億美元,僅在3月2日的一周內就新增28億美元,創下2020年7月以來最大的單周正流入。
美國將在11月份迎來關鍵的中期選舉。物價飆升正在給拜登政府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美國經濟數據顯示,2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飆升7.9%,創下1982年以來的最大年度增幅,這令市場普遍預期下周三美聯儲將會加息至少25個基點。通脹壓力高企,也導致市場資金涌入避險板塊,提振黃金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今年迄今黃金期貨上漲8.49%。
南美大豆產量合計下調1010萬噸,下調幅度超出預期
美國農業部在3月9日發布供需報告,對全球大豆產量的下調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巴西大豆產量下調至1.27億噸,較2月份調低700萬噸。相比之下,業內人士曾預期巴西產量下調500萬噸。美國農業部還將阿根廷大豆產量調低150萬噸,至4350萬噸;巴拉圭產量調低100萬噸,至530萬噸;烏拉圭產量降低60萬噸,至200萬噸。這意味著南美四國的大豆產量合計調低了1010萬噸。
本周德國漢堡油世界的總編輯托馬斯·梅爾科在吉隆坡舉行的一次行業會議上表示,2021/22年度南美大豆產量至少比上年減少2100萬噸,而最初曾預計產量同比增加900萬噸。梅爾科預計2021/22年度巴西大豆產量為1.255億噸,阿根廷4050萬噸,巴拉圭500萬噸,這預示著全球大豆供應將會出現短缺。
周四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將阿根廷大豆產量從4050萬噸調低至4000萬噸。
美國大豆出口需求活躍,出口目標上調
南美大豆供應降低,提振大豆價格上漲,巴西大豆溢價走強,導致買家更愿意購買價格更有吸引力的美國大豆,因此本月美國農業部將2021/22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提高4000萬蒲式耳,至20.9億蒲式耳;美國大豆壓榨量維持不變,仍為22.15億蒲;期末庫存從3.25億蒲調低至2.85億蒲。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3月3日的一周,美國2021/22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220萬噸,顯著高于上周,比四周均值高出76%,其中銷往中國110萬噸。2022/23年度的凈銷售量為90萬噸,其中銷往中國80萬噸。2021/22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達5237萬噸,同比減少13.2%。
市場發出關于賣出大豆庫存的信號
隨著南美大豆產量下降,黑海葵花籽產品出口前景不確定,提振大豆價格大幅上漲。自12月初以來,芝加哥大豆期貨已經上漲近4.70美元/蒲或38個百分點,3月8日達到每蒲17.07美元。不過新季11大豆期價漲幅較小(2.6美元/蒲或21%),這也使得陳豆相對新豆的溢價不斷擴大。2021年11月的溢價接近2%,而3月初高達15%。美國農業部認為這一市場信號鼓勵農戶現在賣出庫存,而不是持有到2022年秋季收獲季節。但是陳豆價格高企,也導致那些有能力等待的買家選擇觀望或者買入遠期部位的大豆。從美國大豆出口銷售數據中可以看出,新豆的銷售速度明顯加快。自2月24日俄烏危機爆發以來,從2月25日到3月11日,美國出口商累計報告對中國以及未知目的地銷售222萬噸大豆,其中43.5%(96.6萬噸)在2021/22年度交貨,56.5%是在2022/23年度交貨。
中國大豆進口以及壓榨目標下調
盡管中國近期加快采購美國大豆,但是本月美國農業部連續第二個月調低中國大豆進口,從上月預測的9700萬噸調低到9400萬噸,比上年減少5.8%。由于壓榨利潤下滑或虧損,放慢壓榨步伐,因此國內壓榨量也從上月預測的9400萬噸調低到9200萬噸。
由于貿易戰以及全球新冠疫情凸顯供應鏈風險,加上地緣政治因素,中國希望提高國內油籽產量,降低進口依存度,導致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需求很可能逆轉之前持續數十年的增長趨勢。中國農業部刊發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時中國大豆產量將提高到2300萬噸左右,較2020年提高17.3%,較2021年提高40.2%。中國農業部的3月份農業供需報告顯示,東北地區農戶和貿易商惜售心理較為濃厚,國內豆價可能高位振蕩,預計銷區國產大豆均價將在每噸5800到6000元,較上月預測提高500元。由于南美干旱造成大豆減產,國際豆價高企,進口大豆到岸稅后均價區間為每噸4100-4300元,比上月預測提高500元。
關注春播
隨著春播季節臨近,市場日益關注北半球春播前景。本月底美國農業部將會發布對2022年春播意向的調查報告。
美國氣象機構NOAA發布的季度氣象報告顯示,2022年6至8月期間,北半球持續出現拉尼娜狀況可能性為53%。未來三個月的降水前景看來符合拉尼娜模式。美國南半部的天氣預期干燥,但是太平洋西北部和俄亥俄河流域預計會有更多雨水。